正文 第9章 愛情很需要保養(2)(3 / 3)

“今天老家的阿桂嬸嬸打電話給我,說她正考慮把祖產賣掉,可是阿桂嬸的先生跟婆婆都認為租給人家比較好,那房子是阿桂嬸娘家給她的,和我媽那邊也有關係。”“我爸爸說……我媽說……我哥說……”光看我的舉例,你應該睡著了。

女人還有個習慣,就是怕他沒聽見,一句話重複個好多遍。男人會將這種感覺稱之為囉嗦,不認為在溝通。

有時男人不愛聽,是因為有些女人的邏輯很混亂、提及的細微末節很多、東講西講還會偏離主題,又是與他八竿子打不著、他不感興趣的話題,誰能聽下去?

要任何人願意集中精神傾聽,得先要讓自己說的話有點吸引力。這是互動的問題,不能隻怪別人有耳無心。

不講話、打冷戰會讓感情關係緊張,但是多講話也不代表溝通順暢。有些事不必巨細靡遺的報告,也不是每件事都該管,先站在對方的立場想想此話是否該此時講,是女性日常溝通值得注意的事情。

就算是美女,嘮叨、話題瑣碎、一句話講十遍,男人也會想逃亡。

贍養費要多少才夠?

理財頭腦不健全,贍養費再多也不夠。

有位八〇年代的知名歌手,叫做萊諾·李奇,唱情歌十分溫柔動人,不過已經很久沒聽到他的新歌。

最近才知道他的錢已經多到不用出片。他的第二任妻子,現年三十七歲的黛安在離婚官司中要求一筆巨額贍養費,理由是她已習慣過想買什麼就買什麼的生活,不想在離婚後活得太委屈。

原來,他住在價值四千萬美金的別墅裏,雇用了九個全職傭人打掃、洗車、整理花園、幫狗洗澡;結婚期間,兩人和一對兒女每月尋常開銷是三十萬美元。黛安每月置裝費一萬五千美元,皮膚保養費三千美元,雷射除毛費用一千美元。

黛安坦白對法官說:“我花錢是沒限度的。”她同意離婚,但是要求萊諾·李奇在離婚後每年提供兩萬美元讓她整型。兒子學費一年則要十二萬五,每月固定探視兒子一趟的旅費也要兩萬美元……

除了他如此有錢之外,讓我驚訝的還有這位前妻的理直氣壯。

如果黛安知道有不少台灣女性,離婚後拿到的贍養費總是少得不夠養育子女,甚至還替丈夫背債務,她應該慶幸自己生在美國。

不過,我可以大膽的預測,一個女人如果隻想靠贍養費過活,又堅持沒有節製的花錢的話,是很沒理財頭腦的,依經驗法則,她的錢很快就會被另一個男人騙光,或者在她不知不覺的狀況下消逝掉。

我認識兩個“幸運”的台灣女人,離婚後都拿到幾千萬的財產,但也因遭朋友或男友詐財,不約而同的在一年內全部流失。她們讓我覺得,女人的理財頭腦比巨額贍養費更重要;理財頭腦不健全,贍養費再多也不夠。

愛情的群眾力量

在愛情中搞群眾運動者很多,我從沒看人真正贏過。

素娟某天上班時接到老爸的電話。電話那頭很嘈雜,近七十歲的老父以激動的語氣對女兒說:“阿娟啊,我在台北哦……”

“你來台北做什麼?”爸爸是種田人,從來沒有不聲不響跑到台北過。

“我啊,我……”接著,素娟聽到爸爸為身旁的人:“喂,那我們在這裏是做什麼的?”

身旁的人也答不清。又一陣喧鬧,爸爸回答:“來抗議的啦,好像是抗議什麼電台,啊昨晚隔壁才在招,有五百塊又有遊覽車載,還有便當,我就跟著來觀光啦……”

素娟又好氣又好笑,說人多危險,要老爸別湊熱鬧。不過後來她爸爸好像食髓知味,常常人在台北才打電話給她,跟她報告這一次的“旅遊行程”,倒是從來沒搞清楚自己到底在抗議什麼。

群眾運動“普及化”已是個不爭的事實,愛情中的群眾運動也很普及。

現在夫妻或情侶已經不信奉“家醜不可外揚”,小事也鬧得沸沸揚揚,比如:媳婦跑到婆家或娘家告狀,要大家一起製裁丈夫的不義;或丈夫有話不自己講,卻要長輩們勸老婆;情人們將風暴擴大到好友圈或網絡上,明明應該在家裏解決的事,總把它當成選舉來拉票。

感情的事,如果你最在乎的人和你反目,就算全世界的人都支持你,也於事無補。

訴諸親友或看好戲的人,不過弄得更難收拾,如果對方自尊心太強,連殘存的愛也會消逝,變成恨意綿綿。

在愛情中搞群眾運動者很多,我從沒看人真正贏過,群眾容易失控,也常各懷鬼胎,總是贏了麵子、輸了實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