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老光棍可能有錢有閑,還有很多女朋友,如魚得水;老處女也一樣有錢有閑有事業,她就是不想結婚。單身越久,越難結婚,其實並不是壞事。
沒有男朋友的男人
沒有朋友這一項,是一個男人最不適當“良人”的原因。
子娟說盡了男友的壞話:他生活習慣不好、他不負責任、他吝於付出、他難以托負終身……在我觀察,她所說的均屬實,這個男人確實是個會讓女人活得很累的家夥;然而,抱怨連連的子娟還是無奈的歎了口氣:
“可是他很可憐,如果我不理他,他就沒有朋友了。”
“連男的朋友都沒有?”我問。
“對啊,我從沒看過他跟任何男性朋友平時有聯係。他說,隻有我了解他……”
這是母性,還是獨占性呢?子娟的眼神半是憐憫半是得意;同情的是他的孤苦,得意的是他缺她不行。
可是依我的觀察,沒有朋友這一項,是一個男人最不適合當“良人”的原因。
沒有朋友,事出必有因,他一定是個吝於付出關懷的人,所以才沒有朋友。
他必然很自私,隻關心自己。自私的人,也不可能對身邊女人太好,或好得太久。
一個連男性朋友都沒有的男人,在人際溝通上一定有嚴重的問題。他也會和同事們都處不來,在工作上也不可能順利。其實,就算是很孤傲的男人、脾氣再大的男人,也可以找到臭味相投的同性夥伴,如果所有男人都不喜歡跟他做朋友,他性格上的缺點一定比優點多得多。
一個巴掌拍不響。愛上他的女人,多半也有“救世聖母”的情結,否則不會與他一拍即合。然而,和他分手可不容易,他在茫茫人海中,就像快溺水的人,再怎麼嫌飄過來的那艘救生筏不好,也會緊緊抓住。
連男朋友都沒有的男人,捧在手上會紮手,相處時很辛苦,想放手又難丟。
愛情的排隊理論
排隊很無聊,但排隊越久,越恨人插隊。愛情中也是如此。
有專家統計過人類的排隊行為,研究發現:排隊最重要的就是前五分鍾,前五分鍾是最猶豫的,如果前五分鍾沒走,就極可能一直留下來,直到排到自己為止。排得越久,越不願意走,是人之常情。
回想一下我的排隊經驗,大致也是如此。要嘛,沒多久就掉頭就走,若已排了一段時間,心裏就會有個聲音告訴自己,快要輪到你了,不要急。
愛情,似乎也可以適用排隊理論。成年人的戀愛,如果前一、兩年沒分手,就極可能留下來,兩人廝混得越久,越難離開,即使發現最後在愛情中苦多樂少,兩人並不可能過得太美滿。
這個理論在很多旁人看來已經有點不堪的婚姻中是成立的。女怨男,男打女,家中嗅不到任何幸福的氣息,未來也沒有什麼共存共榮的可能,但是再怎麼互傷互損,就是不會離婚。怨偶當久了,已成“慣性定律”:不能離開,是因為在此時若掉頭走,感覺自己什麼都得不到,過去的時間等於白白花掉。
愛情長跑的情侶也適用。同居許久,沒有動力和熱情來結婚,但沒有他也不習慣,失去他又太可惜,隻有繼續待在隊伍裏。
排隊很無聊,但排隊越久,越恨人插隊。愛情中也是如此。就算我也買不到票,也修不成愛情的正果,也不許後來居上者來猖狂。
排了很久的隊,還沒輪到我,我總會往後頭一望,如果後頭又已形成一條長龍,就會有成就感。
情人回頭望,會望見那些把自己推擠向前頭的逝水流年,畢竟還是有點成就感。
沒有那些年歲,也沒有現在的自己。
試婚不同居
女人若要為自己多想一點,試婚時,不必同居。
我應該先試婚或同居嗎?正徘徊在婚姻門外的好友問我。
試婚。我讚成,對於現代的成年男女來說,婚是非試不可的,總不能心存僥幸,在婚後一翻兩瞪眼,發現兩人實在無法共同生活。
同居嘛,女人可要多考慮考慮。
話說英國有位專門研究婚姻的教授,不久前遞出了一份報告:
對男人而言,單身不如同居,同居不如結婚。
年華老大又單身的光棍,是所有男人中活得最不健康的人。
對女人而言,同居則不如結婚,結婚則不如單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