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代的門當戶對
對情人來說,花錢方式的門當戶對比家產的門當戶對重要。
年輕人都認為門當戶對不重要,不過總在婚後才慢慢體會它的威力。
女人嫁雞隨雞的時代,長輩們對門當戶對的思考邏輯是:富家女如果嫁給窮人,日子當然不好過;窮人家女兒高攀,少不了要看婆婆臉色。嫁進門當戶對的人家,女兒到底可以少吃一些苦。
當時人們翻身不易,窮人娶富家女,被嶽家看不起;還是窮家女任勞任怨、做牛做馬。
想來很有趣,當時大家普遍窮,門不當戶不對,相差起來不過是一棟房子、百萬台幣,現在看來隻是小差距。
現代人貧富更懸殊。要說門不當戶不對,必得是數一數二的大企業,一點錢有什麼好驕傲。長輩對門當戶對的要求,已經漸漸由錢財轉為對“專業”的要求:大富人家除了通婚外,漸漸開放了名額:企業家女兒愛嫁博士或工程師,政界愛把女兒嫁醫生,企業家接班人則愛娶形象端莊的主播,看重的就是專業,一個“講得出口”的高尚職業可以彌補家庭背景的不足。
如果沒有被看得起的專業,就算美如天仙,想麻雀變鳳凰的女人還是很辛苦。實例是,煙花女子再經過怎麼漂白、再會生兒子,還是很難被公婆平等對待。
普通人家,談門當戶對就很無聊可笑了。某些標準已經超乎了貧富:一是學曆,就算同是大學畢業,公婆或嶽父母們還是會私下以學校或科係來評斷準媳婦或準女婿,若是“名校”,難免會加分。二是職業,沒有人要無業遊民或工作不定者當女婿,現在也很少人希望媳婦一進門就辭掉工作,全靠自己兒子當長期飯票。
但對情人來說,花錢方式的門當戶對則比家產的門當戶對重要。不當不對,多衝突少不了。
解剖一見鍾情
異中求同,才能相愛;同中求異,就是分手。
你可相信一見鍾情?
不管你相不相信,世上就是有很多人一見鍾情。
誰不渴望一見鍾情?隻有如此,才能在剎那間愛得天雷地火、山盟海誓、難分難舍。隻有一見鍾情,讓人感覺這是命中注定的相遇,千萬阻礙都擋不得。
一見鍾情很神秘,究竟是什麼力量,可以鼓動一個人在相遇的第一天就感覺:“就是他,就是他”呢?很多專家企圖解剖一見鍾情。
有位英國知名的肖像畫家,憑著她畫像的經驗,又加上幾年的潛心研究,得出了“一見鍾情,是因為我們總在找和自己或親人相似的人”的結論。她說布萊德彼特和妻子珍妮弗安妮斯頓,看來就像孿生兄妹,他們臉部的構造比例十分相似,眉骨、眼瞼和上唇,幾乎是一樣的。而查爾斯王子會愛上比較難看的卡米拉,讓美麗的黛安娜當棄婦,是因為卡米拉長得像查爾斯王子幼年時期的保姆。
所以,不一定是俊男美女,才能讓人一見鍾情。
紐約大學人類學教授費雪的結論也與此近似:熱戀情人常來自相同的背景、族裔、教育程度。人在成長的過程中,會不知不覺的把擇偶條件建檔,在潛意識裏形成一張“戀愛圖”,如果出現的那人與圖上某些要件吻合,就會有“就是他”的感受。
這樣說雖不神秘,但也有幾分道理。我常聽情人說,愛上彼此是因為兩人有一點好像。也許隻是同樣愛聽一首歌、同一個星座或同樣愛喝咖啡。
異中求同,才能相愛;同中求異,就是分手。一見鍾情不是保證書,可以催促愛的承諾,卻無法讓人承諾永不分手。
一個人的愛情曆史
凡人總是很難跟自己的習慣作對。
阿薑一直是個喜歡求靈性成長的人,工作之餘,不斷在國內國外參加各種成長團體,有一次,她到尼泊爾去靈修,不到三個月,就帶回來一個丈夫,讓朋友們好生訝異。
更訝異的是,她帶回來的異國丈夫丹尼爾是個超級劈腿族。靈修的圈子很小,如有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好色之徒在其中,女人們都會爭相走告,得離誰遠一點。丹尼爾就是個“色”名昭彰的人,隻要是東方年輕女性,不管長得怎樣,他無一不沾惹。
然而,向來算是乖乖牌的阿薑,竟然要跟這樣的人結婚了。親近的朋友勸她:“不好吧,他紀錄實在不良。”
阿薑振振有詞的說:“我知道,他向我坦承過,和他有一腿的東方女性超過八十個人。”
“那你不怕嗎?”
阿薑把她所悟的道講得頭頭是道。她覺得兩人如果心靈能相通,那些舊紀錄並不重要,就算他又有外遇,那也隻是他的性需要,和他對她的愛無關。坦白從寬,她認為他對她供出曆史,此後也會對她誠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