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頁_(1 / 1)

^^一起來看書,一起來聊書,米花在線書庫天天陪著您,打發寂寞無聊的時間,和作者一起暢遊無限的想象空間^^

很明顯,如果這是一個正常的企業,A會被淘汰。這種人不走,反而會使D走人,所謂"劣幣驅逐良幣"是也,慢慢地,企業就會變質。

問題是,如果還要辭退一個人的話,B和C誰會被淘汰呢?

用人要看變化,這兩個員工既有變成A類員工的可能,也有變成D類員工的可能。他們的去留,要根據很多種不同的情況來進行權衡,結果也會不一樣。不管怎麼樣,在企業裏有這兩種人,都是讓上司和老板頭疼的事情。

對B類員工,尚可培養;而對C類員工,則要進行教育(教育是一種特殊的培養)。B、C兩類員工經過培養和教育之後,有可能成為D類員工,這種人是企業的寶貝。

為了更直觀地理解和分析,我們將A、B、C、D四類員工和職業人的兩大要素結合起來,以坐標係的形式建立了一個分析框架,如圖2—1所示。

由此分析框架,我們進一步構建了一個"職業人模型",如圖2—2所示。因其形似"L",我們也可稱之為"L形模型"。

容我稍作解釋。

(1)關於業績。一個人因為經曆輝煌、能力超群(頂尖大學,全國第一)進了企業,工作了一年,對薪酬不是很滿意,他能不能對老板說:"我某某大學畢業,能力也很強,因此你該給我加工資"?老板一句話回給他:"你能給公司創收10000,我給你8000;創收10萬,我給你8萬;創收100萬,你可以考慮自己幹了。"話可能不這麼說,但就是這個意思。工作了之後,過去的經曆、潛在的能力就沒有做出業績那麼重要了。隻有做出了業績,企業才有可能財源滾滾,也才可能給你高回報。這就是企業重視的結果導向。相對於業績而言,資曆、能力都是原因,原因可以擺在那裏,而結果則非要幹出來不可。但是,如果僅僅把資曆、能力都放在那裏,對企業有什麼用呢?一幫資曆雄厚、能力高強的人袖手旁觀,把企業搞垮了,哪還有錢發給你?所以,關鍵還是要用業績證明自己。

(2)關於價值觀。有一些年薪很高的金領感覺工作沒有價值,不幹了,要創業。對企業而言,一隻下金蛋的雞飛走了,損失難以估量。年薪百萬還感到工作沒有價值,這顯然是價值觀問題。當然,這不是說價值觀有問題,而是說有錢之後更看重潛能和自由是一種新的境界。有些企業要求員工上班必須穿正裝,可有些人適應不了這樣的規定,不穿不行,穿起來又特別不自在,影響工作績效。還有些人,本來是個小清新,不喜歡抽煙喝酒,但是工作把他放到爺們兒堆裏,煙不離手、酒不離口,這工作恐怕要做得吐血。這些價值觀不適應的表現,也是不職業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