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思路決定出路(1)(3 / 3)

去上海的人發現,上海果然是一個可以發財的城市,帶路可以,開廁所可以,弄盆涼水讓人洗臉也可以……隻要想辦法,幹什麼都可以賺錢。

他看到上海人都住在高樓大廈裏,並且許多人都喜歡養花種草。憑著鄉下人對泥土的感情,他坐上公交車跑到市郊農田裏挖了一些泥土帶到市內,取名“育花土”,向喜愛種植花草的上海人兜售。第一天,他在城郊之間往返6次,淨賺了50元錢。一年後,靠兜售“育花土”他竟然在上海擁有了一間小小的門店。

在常年的走街串巷中,他又有了一個新發現:一些店麵的招牌日漸變得又舊又黑。他立即抓住這一商機,購買了人字梯、水桶和抹布,辦起了一個小型清潔公司,專門負責擦洗店麵的招牌。

後來,他又發現因為生活質量的提高,許多上海人搬往新家,但是因為沒有專業的搬家公司,這些上海人往往隻能找人力三輪工給搬家,搬一次家要花很長的時間,並且要耗費很大的精力。於是,他就利用以前兜售“育花土”和擦洗店麵時賺來的錢買了一輛二手的舊貨車,辦起了一家搬家公司。他經營的搬家公司不僅效率高而且價格低,許多需要搬家的上海人都找他搬家。於是,他的業務不僅越做越大,而且利用賺來的錢不斷地購置新的車輛擴大經營。幾年下來,他的搬家公司的車輛就擴大到了上百輛,員工也增加到了上千人。10年後,他已經是上海市最大的搬家公司的老板,並被推選為上海市的人大代表。

前不久,作為上海市的人大代表,他去北京開會。開完會後,他正在準備回上海的火車的軟臥車廂裏喝啤酒,一個撿破爛的人把頭伸了進來,向他要一個他喝完的空啤酒瓶。就在遞瓶時,他愣住了,原來這個撿破爛的人就是10年前在老家的候車室裏跟自己換票的人。

原來要去北京的人換票去了上海,原來想去上海的人換票去了北京。出於不同的目的,他們更換了目的地,結果卻是天壤之別。由上麵這個故事,我們知道了一個道理:不同的思路,決定了不同的出路。

許多員工害怕變化,他們總是對變化有抵觸心理,認為現狀是最安全的,一旦現狀被打破,他們就惶惶不可終日。可是,現在的企業充滿了日新月異的變化,每個員工的工作都存在不確定性,不要說幾十年前,就算幾十天前的經驗都可能不再適用,所以你必須打破墨守成規的思維定式,保持一個靈活的思路,自己才能不被老板炒魷魚。

美國有一家生產牙膏的公司,產品優良,包裝精美,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財務數據顯示,公司前10年每年的營業額增長率為10%~20%,令老板雀躍不已。不過,進入第11年時,公司營業額的增長趨勢停滯下來。

老板對這一年的銷售業績感到不滿,便召開經理級會議,以商討對策。會議中,有一位年輕的經理站起來說:“我手中有張紙,紙上寫著一條建議,如果老板采用我的建議的話,必須給我發5萬美元的獎金。”

老板聽後很生氣地說:“我每個月都支付你薪水,另有分紅,現在叫你來開會討論如何解決問題,你卻要我給你發5萬美元的獎金,是不是太過分了?”

“老板,請別誤會。如果我的建議行不通,您可以將它丟棄,一分錢也不必付。”那位年輕的經理解釋說。

“好!”總裁接過那張紙後,閱畢,馬上簽了一張5萬美元的現金支票給那位年輕的經理。

那張紙上隻寫了一句話:將現有的牙膏開口擴大1毫米。

老板馬上下令更換新的包裝。

試想,每天早上,每個消費者多用1毫米的牙膏,每天牙膏的消費量將多出多少呢?事實勝過雄辯。後來,那位年輕的經理的建議使該公司第11年的營業額增加了12%。

擴大1毫米的開口,不僅將10年的思維定式擊個粉碎,而且給公司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收益,這就是思路決定出路的最好例證。

沒有老板會歡迎墨守成規的員工,因為好的思路才是企業發展的動力源泉。從20世紀中期至今,招聘人才由最早看文憑到注重經驗,再到如今青睞開拓性思維和創新意識,這是人才理念與時俱進的深刻體現。但是,如今很多員工隻是機械性地重複工作,在他們看來,工作和思路沒有任何關係,於是,他們將所有的心思放在了抱怨上。在不停的抱怨中,有些員工離職了,有些員工淪落了,他們初出茅廬時的雄心壯誌早就被拋到九霄雲外去了。其實,他們需要的隻是思路上的轉變。

有一位年輕人在美國某石油公司工作,他所從事的工作非常簡單,就是每天檢查油罐蓋是否自動焊接完畢,以確保石油被安全地儲存。這是一份非常簡單而又枯燥的工作,公司老板認為這份工作最適合這位學曆不高、也不懂什麼技術的年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