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圖索驥
秦穆公(?—公元前621年),春秋時期秦國國君,嬴姓,名任好。知識點:孫陽非常受秦穆公重用,曾為秦國的富國強兵立下了汗馬功勞,被秦穆公封為“伯樂將軍”。這位人間伯樂後來將畢生經驗總結成書,寫出了中國曆史上第一部相馬學專著《伯樂相馬經》。然而,孫陽認為自己的兒子一個個都是平凡庸俗的人,不具備鑒賞天下良馬的能力,所以他的相馬絕學便後繼無人了。至於他的那本《伯樂相馬經》也在唐代失傳。
春秋時,秦國有一個人名叫孫陽,相傳他是我國古代最為著名的相馬專家,他對馬的特征、習性可謂了如指掌,一匹馬是好是壞,他隻需一眼便能分辨出來。他為人們挑選了許多千裏馬,被大家比喻為天上管理馬匹的神——伯樂。
孫陽晚年時,想把自己多年的相馬經驗總結起來傳給後人,於是便寫了一部《相馬經》,書中記載了各種各樣千裏馬的形態和特征,並且還配上了不少的插圖,供人們辨識和參考。
孫陽有個兒子,天生愚笨,學什麼都學不好。孫陽對於這個兒子常常是束手無策,毫無辦法。但是他的兒子卻很想子承父業,也像父親那樣,名聲顯赫。隻可惜他資質不高,又急功近利,每天拿著本《相馬經》背來背去,根本就沒有踏踏實實地把書看透、弄懂,更不要說學會相馬所要掌握的技巧了。一天,他把《相馬經》從頭到尾全都背完了,自以為已經完全掌握了其中的精髓。於是他迫不及待地想出去實踐一下,到外麵親自去找一匹千裏馬,讓父親看看。他邊走口中邊念念有詞地背著: ?“高腦門,大眼睛,蹄子像撩起來的酒曲塊,此乃千裏馬也。”
走了不多遠,他來到了一個池塘邊,看到了一隻大癩蛤蟆蹲在地上。他走過去趴在地上仔細端詳了一陣子,發現這個癩蛤蟆與剛才他背的千裏馬的特征有很多地方都很像,於是抱起它就興衝衝地跑回了家。
到了家,他高興地對父親說: ?“爹,我找到千裏馬了!你看它和書上寫得一樣:額角高而豐滿,眼睛大且閃閃發光。隻是蹄子不太符合,不端正,也不夠大。”
孫陽看著兒子手中的“千裏馬”,又看看兒子那自信而期待的眼神,一時間真是哭笑不得,隻得幽默地說: ?“可惜你找的這匹‘千裏馬’好跳躍,不能騎呀!”
釋義:索:尋找。驥:好馬。
這個成語的意思是按照圖像去尋找好馬,現在多比喻按照一定的標示去尋找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