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亡齒寒(1 / 1)

唇亡齒寒

知識點:晉獻公,姬姓,名詭諸,春秋時代的晉國君主,在位26年。晚年時,他寵愛驪姬,從而溺愛驪姬的兒子。他殺死太子申生,又逼走重耳、夷吾等公子,立了驪姬的兒子奚齊為太子,史稱“驪姬之亂”。公元前651年,獻公病危,囑托大夫主政,輔助幼子奚齊繼位。獻公死後,眾多公子爭奪王位,晉國一時大亂,奚齊也在此時被殺。

春秋時期,正在齊桓公獨霸中原的時候,晉國在山西汾河流域吞並了一些小國,逐漸強盛起來。這時的晉獻公也想向中原發展,但是晉國地理位置閉塞,進出多為山河所阻,想要出入中原還不是很容易。

晉國南部有一個小國叫虞國,虞國南邊的黃河邊上還有一個小國叫虢國。晉國如果有了虞國和虢國這兩塊地方,出入中原就能進可攻,退可守,進退自如。但是,虞國和虢國雖小,地勢卻很險要,路窄河寬,不好用兵,要是兩國聯合起來,就會更難對付。晉獻公想先攻打相對比較弱小的虢國,但是要打虢國,晉國的大軍就必須經過虞國,要怎樣才能向虞國借路呢?晉獻公很犯愁。

這時,大夫荀息向晉獻公獻計,說: ?“虞國國君個性貪婪,又目光短淺,如果大王肯將您的那塊美玉和寶馬作為禮物送給虞國國君,他一定會同意借路給晉國的。”晉獻公麵露難色,說: ?“美玉和寶馬是我最心愛的東西,我不舍得送給虞國。”

荀息又說: ?“虞國國君貪財收了這兩樣寶物,就一定會借路給我們,等到我們將虢國打敗後,再回來攻打虞國,您的那兩件寶物不過是暫時放到他那裏保管而已,我們遲早會拿回來的。”

美玉和寶馬使虞國國王成了亡國之君晉獻公聽後,覺得很有道理,就立刻派人出使虞國,把美玉和寶馬送給虞國國君。

晉國使者向虞王說明來意,虞國國君看見這兩件稀世寶物,非常興奮,收下禮物,當即答應了晉國借路的要求。

虞國大夫宮之奇,看出晉國居心不良,急忙上前勸諫,說: ?“虢國是我們的友邦,我們兩國的關係就好像嘴唇和牙齒,如果嘴唇沒有了,那麼牙齒還會存在嗎?像我們這樣的小國,隻能彼此幫助,才可得以生存。如果今天我們借路給晉國,他們早上滅了虢國,晚上就會回來攻打我國!”可虞王,此時已是財迷心竅,不顧宮之奇的百般勸阻,執意將道路借給了晉國去攻打虢國。

宮之奇見虞王不聽勸阻,隻好帶著全家老小,逃到了曹國。

就這樣,晉獻公在虞國國君的“幫助”下,不費吹灰之力就滅掉了虢國。晉軍得勝歸來,借口整頓兵馬,駐紮在虞國,然後突然發動襲擊,一舉殲滅了虞國。目光短淺的虞國國君,隻圖眼前利益,不考慮虢國的存亡與虞國有著密切的關係,也聽不進去別人的勸阻,最後成了亡國之君。

釋義:這個成語的意思是嘴唇沒有了,牙齒就會感到寒冷。比喻兩者互相依存,利害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