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成長》我思考了不少,當然還有更多需要思考。我想我會在這樣比較安靜的環境中更多地讀書,更多地積累,更多地思考。希望有一天也能夠懂更多的道理!
感謝謝耘學長一直以來的幫助。我想我隻有更好地成長,更好地前進,努力向光大中華民族偉大文化和道義的道路靠近!
致禮
董寅康
2009-11-25”
如果說《成長》給了尚未正式走出校園的董寅康一些啟示,引發了他對人生的一些問題做進一步思考的話,另外一位在海外生活了20年的同齡朋友的郵件,則是表達了他基於自己幾十年國內外經曆而產生的共鳴:
“YUN,最近看了你的《成長》,一直想說點什麼,想了許多,歸結為幾個字,很受感動,很吸引人,幾乎一口氣讀完。
顯然你是在用你的經曆和認知來詮釋道德觀價值觀對人在選擇道路時的影響。我也經常想到,做人,在具體問題上未必要循規蹈矩,但是,在大的事情上,卻要遵循
一定的原則,而這個要遵循的原則就是每個人根據自己的價值觀有意識或無意識擬訂的,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沒有規矩無以成方圓。
在300多頁的書中,實際上你一直在從哲學的角度看問題。在當今投資回報率高於一切的世界裏,用哲學的眼光看問題的人不多見了。上大學時,對哲學有種模糊的崇拜,但當時確實是讀書不求甚解,隻知道些皮毛而已。而現在對於我們這個年齡的人來說,哲學常常是指路明燈。我們都知道這句話:感覺到了的東西,我們不能立刻理解它,隻有理解了的東西才能更深地感覺它。在經曆了20多年的風風雨雨之後,再看你的哲學解讀,的確是受益匪淺。
你在書中提到的顯意識和潛意識對人的影響我是很讚同的。事實上,西方的新聞媒體乃至好萊塢的電影是很會利用潛意識來發揮作用的。西方的媒體有非常強的新聞導向。人民,無論東方的,還是西方的,都在接受既顯意識也潛意識的宣傳。當然,我同時也發現,你對心理學還是有些研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