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價值觀與道德(6)(1 / 1)

在物質的豐富與人的文明程度之間建立一種簡單的關聯關係,好像與真實的世界不太相符。

人性是比較複雜的,它包括很多的內容;而影響人性的因素也頗為複雜。我不太讚成把人性簡單化,我更不讚成用一些簡單機械決定論的眼光來看待人性,盡管這些看法中有一些符合事實的地方。或者說,我認為像“衣食足而知榮辱”這樣的結論是有很多附加限製條件的,不能簡單地推而廣之,認為其放之四海而皆準。

其實在西方的文化中用機械決定論來解釋這個世界,是從古希臘開始的一個非常悠久的傳統,其影響相當深遠。不論是在西方的唯心主義還是唯物主義中都能看到這條主線。它是西方文化的一個主流思路,現在正在影響著整個世界,包括中國。

我個人感覺,天性是存在的。

不久前,一位朋友曾經很認真地和我爭辯:“你說天性存在,那為什麼孩子被狼帶走養大,就成為了狼孩?完全沒有了人性?”我想這是因為人的天性需要一定的條件才能發育顯現出來。就像一顆黃豆,給它一定的條件,它會長成一顆黃豆秧,發芽結果。但是,在另外的條件下,它隻能變成有些人喜歡吃的臭豆腐。這時它作為一種特定植物的本質就體現不出來了。

當然人性的發展要比黃豆複雜,這裏隻是一個比喻。

任何比喻,如果較真的話,就都成謬論了。其實,任何語言表述如果拘泥於文字較真到終極的境地,也基本都是謬論。所以佛祖在離世之前說他從未講過所謂的佛法。老子則說“道可道,非常道”。

人的天性是一個大話題,涉及哲學和宗教,就不詳細討論了。

在我1992年回國以後的很長時間裏,不時有在海外的朋友問我他們該不該回國工作定居。我從來沒有因為自己回國了,就建議他們也回來,而隻是幫他們分析回來或留在外邊的利弊。因為我覺得,

當他們猶豫的時候,就說明這個事情對他們是有問題的,真正想回來的人是不需要跟別人商量的。因為成年人一般沒有必要與別人討論價值觀的事情。所以對於成年人,即便是朋友,我一般也不去和他們討論價值觀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