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價值觀與道德(17)(1 / 1)

而實際上,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不管社會健康與否,如果你的德性不好,其實很難帶好一個團隊。因為大家不會信任你。你不太可能帶好一個團隊,你在社會上就很難做有意義的大事。幹一些偷雞摸狗的事情可以。

當然,社會科學中的問題基本都不是0和1那樣清楚,不能絕對地看,隻能相對而言。偷雞摸狗之徒,糾集一群烏合之眾,弄出些名堂,甚至驚天動地的事情也不是沒有。

社會科學在短時間看,確實挺複雜,不容易理出頭緒。但是在複雜的背後,從長遠看是有規律和不變的東西的。所以我們還是要講德行才對,特別是如果你希望在社會上發揮比較大的正麵作用的話。

提問:能講講怎麼看政治家的德行嗎?

政治家由於對社會影響大,所以他們的德行就更重要了。所以按照這個道理,在曆史上我們要求皇帝必須嚴格要求自己,要努力做一個聖人,所謂的“內聖外王”。皇帝不肯認這個理的時候,下麵的大臣可能會鬧事的。這是中國文化,西方是否有這個傳統我不太清楚。在與西方朋友交談的時候,我發現他們普遍把搞政治的看作是“政客”,比較貶義,基本上覺得政客們能夠不去亂來就已經不錯了,所以對他們也就沒有什麼期望。“politician”在英文的使用中常常帶有貶義,就是由此而來。

不過對政治家的評價,確實有複雜的地方。《論語》裏孔夫子講:“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就是說對君子我們不可以從小的地方去糾纏。對於一個政治家,我們不能隻用老百姓油鹽醬醋的眼光來評價。

比如對政治家,我們不能簡單地用是否殺了人來評論其對錯,如對秦始皇。但是咱們殺人就要償命了。這不公平是嗎?是不公平,但沒有辦法。公平需要辯證地看。表麵上看是同樣的事情,因為是不同位置的人做,性質就可能不同。事實上,秦始皇當年“坑”掉的是460名神棍方士,類似現在的邪教之流。參見司馬遷:《史記·儒林列傳》:“及至秦之季世,焚詩書,坑術士”。當然這並不是說政治家就可以不講個人的操守,就可以草菅人命;相反,他們的操守很重要,他們要為眾生著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