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心理與性格修養(1)(1 / 1)

第二章

心理與性格修養

前麵把最難講,不具“時代氣息”,可能也是大家最沒有興趣聽的“德行”這個話題,勉強講了一下。現在來講相對容易一點的,就是人的秉性--心理和性格修養。

我沒有專門學過心理學,我個人的心理學知識來源基本有三個。第一是讀了一些心理學的書和像《人啊,人!》那樣的小說;第二是自己不斷琢磨;第三是從佛學中學到了不少關於人的內心活動的知識。

所以這部分我是作為一個外行,來給大家演繹一下。專業人士聽了,可能會笑話的。當然更壞的情況是會哭,會因為覺得我糟蹋了這門嚴肅的學問而備感心痛。

前麵我說過,中國文化中不太重視心理,或者說沒有把心理作為一門獨立的學問來研究,而是混在了哲學裏麵。但是,佛學中很多內容都是在專門做相當係統的心理分析。隻是這些佛經來源於印度,而且在佛教傳到中國以後這部分內容也沒融入世俗社會中,對中國文化影響比較小,所以它們不能完全算成是中國文化。我們不能為了尋找民族自豪感,就去奪人所愛。

心理和性格西方人研究得很多,其內容要比價值觀和道德更為豐富龐雜。當然他們很多理論也有不著邊際的地方。我在這裏隻能根據自己的能力,根據自己的體驗,講一些我認為比較重要,也對大家有直接幫助的幾個問題,同時給大家一些整體上的認識。更多的知識需要大家自己去學習。我經常給朋友建議,讓他們去學一些心理學,特別是發展心理學。這對大家的人生會有很大的幫助。

不過大家在學習心理學的時候,要小心為妙。這個學科與物理學等自然科學不同,其中一些理論偏執一端,將一些局部的道理無限推廣,引出不少荒謬的結果。而且其中也帶有對人性的各種合理與不合理的前提假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