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說◆舉重若輕的大河小說顏九笙總覺得等這本書等很久了。
不過仔細想想,此書在日本*是二○○六年十二月,贏得日本推理作家協會賞、在各種推理排行榜名列前茅,也不過是去年的事,至中文版問世也隻過了一年多。然而有新觀炙日文版的讀者,或者讀過櫻庭一樹其它日文原作的人,對於她的作品無不眾*讚;以至於我對這部作品的期待程度,已經升高到自己都覺得危險的地步——要是到頭來我大失所望怎麼辦?
讓我告訴你,本來我以為的《赤朽葉家的傳說》會是什麼樣子。從我收集到的「混沌碎片」裏,我拚出來的圖像是一個案情錯綜複雜到不行,死人無數的家族謀殺案,經厲了數十年光陰,真相才終於被第三代的天才少女偵探給破解……
我的想象嘛,一言以蔽之,俗氣斃了。我畢竟不是《Gosick》係列裏的灰狼少女維多利加,我的智慧之泉不過是一汪死水,《赤朽葉家的傳說》遠比我想象的更壯闊,卻也更輕盈。
在《赤》書的構成方式裏,我們可以很明確地看到拉丁美洲魔幻現實小說《百年孤獨》的影響;而《赤》書內容跨越二戰後半世紀昭和/平成曆史,讓人不免想起日本文壇一直產出甚多的長篇曆史小說——應該有人會馬上想起許多NHK大河劇或午間劇的原作,背景可能是戰前、幕末,甚至一口氣上溯數百年;為了讀讀者能有「身曆其境」的感受,對於舊時代生活的細膩描寫是必不可少,也因此這些作品動軋四五巨冊,甚至像《德川家康》那樣寫了數十冊。這樣的巨篇作品,除了氣勢磅礴之外,總少不了某種「重量感」。讀者似乎必須刻意養足精神,保持強大的集中力,花上個把月才能奮力讀完。這類型長篇曆史小說的「現實感」,與所謂「魔幻現實」的那種「現實」法,在閱讀感受上當然有所差異。而且,對於許多讀者來說。「魔幻現實」與「拉丁美洲文學」的連結這麼地強烈,一個有日本風味的魔幻現實小說?那會是什麼呢?也許你會想起恩田陸,想起村上春樹,甚至想起其它帶有奇幻風味的日本小說——可是,你會直覺地把這些日本小說視為奇幻文學或純文學的一個變貌,卻不會把它們跟拉美式魔幻現實放在一起。
拉美魔幻現實文學裏描述的地區,對於未曾生活在拉丁美洲的我來說,原本就是個「異世界」;比方說,我小時候一直納悶為什麼邦迪亞上校的晚餐會包括炸香蕉片?這是真的嗎?南美洲的人都這樣吃嗎?——如果當年有人騙我說《百》書完全是發生在虛構世界的奇幻小說,和二十世紀之後的現代世界無關,大概我也會相信。在這樣的狀況下,我對魔幻現實文學會長啥樣子已經有了牢不可破的刻板印象,其中混雜著「客觀真實」的拉丁美洲實況,還有「拉丁美洲文化之下才會產生」的想象場景;抽離了拉丁美洲文化這個元素,我無從想象那會是什麼樣的魔幻現實。
然而櫻庭一樹的確寫了一本日本的魔幻現實大河小說。這是雙重的驚喜——一方麵它讓我發現「魔幻現實」的移地再生是可能的,並且不會因此變得怪摸怪樣,變成像是「硬套上日本背景」的拉美文學,或者根本失去地方風味;另一方麵,雖然它有大河小說的時間跨度,卻幾乎沒有閱讀門檻:也許長期撰寫輕小說的鍛煉,讓櫻庭一樹自然而然煉就了舉重若輕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