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他還要賭一把,賭波蘭國王瓦迪斯瓦夫四世會選擇繼續圍困斯摩棱斯克,而不是直撲莫斯科。
事實證明他賭對了。
波蘭人在得知沙俄主力北上後,果然重新包圍了斯摩棱斯克。
不過如今他們隻有4萬人,且士氣不高,麵對15000士兵駐守的斯摩棱斯克一時間除了圍困也沒有更好的辦法了。
而南方戰場上,哥薩克人憑借著自己強大的機動能力,迅速的回援頓河哥薩克,將克裏米亞汗國趕回了烏克蘭的南部地區。
而奧斯曼帝國方麵,星月軍團尚未從“巴格達大戰”中恢複過來,所以他們缺席了本次進攻基輔的戰役。
盡管奧斯曼蘇丹穆拉德四世依舊派出了12萬大軍,並一度差點攻陷基輔。
但是在阿斯特拉罕的3萬沙俄軍隊趁機殺入基輔後,他們便無力突破基輔的城防了。
中路同南路目前都已經穩定住了,就看北路了,隻要能夠擊退瑞典人,那麼這次三國對沙皇俄國的進攻也就失敗了。
而米哈伊爾一世本人,也必將因為此戰名垂千古。
足以比肩伊凡四世了。
當然了,此時他還要戰勝北方的強敵瑞典。
盡管瑞典騎兵不如波蘭的翼騎兵那樣勇猛。
但是他們有自己的大殺器,那就是縱橫歐洲的“古斯塔夫方陣”。
古斯塔夫二世將傳統歐洲方陣中占主導的長矛手更多的替換成了火槍手,使得瑞典方陣中的火槍殺傷力暴增。
同華夏一樣,古斯塔夫二世非常注重火炮的機動性。
他放棄了傳統的重炮,使用更多輕便的野戰炮。
建立專門的炮兵編製,訓練專業的炮兵部隊,在炮種、射速、裝彈等都進行改良,並在步兵陣線中安插輕型加農炮增強火力輸出。
其實華夏的方陣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參考了瑞典的“古斯塔夫方陣”。
當然了瑞典人沒有突破火槍技術上的瓶頸,他們的火力輸出無法同華夏的步槍相提並論。
但是依舊比沙皇俄國的戰術先進了許多。
沙俄騎兵在瑞典火槍同火炮的夾擊下,傷亡慘重。
不過瑞典本次出兵不多,諾夫哥羅德城下瑞典軍隊隻有2萬人。
還是有少量的沙俄騎兵衝入了瑞典人的方陣,開始大量殺傷瑞典火槍手。
不過好在此時瑞典的騎兵及時殺到,他們同自己的長矛手相互配合,終於殺退了沙俄騎兵。
這一戰沙皇俄國戰死13000騎,瑞典軍團也付出了6000多人的代價。
盡管暫時保住了諾夫哥羅德,但時間顯然對沙皇俄國不利。
三條戰線上同時出現了僵持局麵。
此時李世祖終於來到了哈薩克西部小玉茲。
本次出行前後耽誤了將近三個月的時候,不過這段時間吳三桂等人也沒有閑著。
大量的物資從伊犁,印度以及波斯運輸到了小玉茲。
如今華夏軍隊的火器化程度越來越高,對於後勤補給的以來也越來越大。
糧食還能夠通過劫掠補給,但是步槍的子彈以及炮彈這些隻能從後方運輸。
好在伊犁已經建立起了一個完整的軍工體係,若果都要從華夏本土運輸,恐怕再過三個月也完不成補給。
此時情報司已經第一時間將前線的情報傳到了李世祖的手中。
鄭森同吳三桂等人都是大吃一驚。
他們沒想到沙皇俄國這麼能打,以一敵三居然不落下風。
波蘭、瑞典、奧斯曼三國非但沒有推進到莫斯科,甚至都沒有一路取得重大突破。
其實瑞典人還是打勝了的,不過他們投入的兵力較少,暫時還無法突破沙俄的防線。
準備了這麼久之後,華夏也該動手了。
如今沙俄的兵力都集中在了西部地區,東邊的阿斯特拉罕的的兵力空虛。
很快華夏的五萬大軍便彙同蒙古喀爾喀三部的七萬騎兵越過了烏拉爾河,進入了歐羅巴大地。
感謝各位書友月票,推薦票,追訂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