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沙俄的重騎卻是敗而不退,死死地糾纏著波蘭翼騎兵。
他們之所以不惜傷亡,就是為了給哥薩克輕騎兵爭取時間。
以輕騎兵為主的哥薩克人很難從正麵擊潰波蘭的翼騎兵,但此時他們突然出現在波蘭騎兵的側翼還是足以改變戰場的態勢。
哥薩克龍騎兵利用火槍打擊側翼的波蘭騎兵,當波蘭側翼發生混亂的時候,哥薩克人迅速手持長矛衝向波蘭人。
瓦迪斯瓦夫四世的麵部表情逐漸開始扭曲起來,哥薩克人的衝擊撕開了波蘭人的側翼,導致波蘭翼騎兵全線潰敗。
剛才還被波蘭人壓製的沙俄重騎也開始發力,配合哥薩克人一同發起進攻。
最終波蘭人頂不住了,他們開始撤退。
但是哥薩克騎兵怎麼會輕易放過撤退的波蘭人,他們不斷追擊撤退中的波蘭騎兵,給予其重大的殺傷。
當波蘭人撤出戰場的時候,足足留下了2萬多具屍體。
經曆了這次大敗,瓦迪斯瓦夫四世自知已經無力再攻克斯摩棱斯克了,他們開始退回波蘭邊境。
正當米哈伊爾一世準備殺入波蘭境內,懲罰他們這次入侵的時候,南北兩線卻同時傳來了戰報。
瑞典人從伊凡格勒(今聖彼得堡)出兵,包圍了沙俄西北方向的重鎮諾夫哥羅德。
此外瑞典人還沿著巴倫支海向沙俄北部地區進攻,占領了大片領土。
盡管古斯塔夫二世已經逝去,但瑞典這個“北方雄師”還是讓沙俄感到恐懼。
除了瑞典,南麵的奧斯曼人也出手了。
數萬奧斯曼人穿越羅馬尼亞,進入到了烏克蘭平原。
他們的目標隻有一個,那就是基輔。
另外奧斯曼人的小弟克裏米亞汗國也趁機發難,一同配合奧斯曼人的行動,開始突襲兵力空虛的頓河哥薩克。
消息傳到前線時,參與進攻波蘭的哥薩克人頓時慌亂了起來,自己的老窩快給被克裏米亞汗國給端了。
你讓他們如何還能安心作戰?
哥薩克人隻是告知了一下米哈伊爾一世,就自行向南撤退回保老巢去了。
即便是俄國人再傻,也看出了其中的貓膩。
波蘭、瑞典、奧斯曼人同時向沙皇俄國進攻,怎麼可能是偶然?
一定是他們提前商量好的。
媽的,自己被這幫人給算計了。
但是米哈伊爾一世是絕對不會向他們低頭的,偉大的沙皇俄國有著自己的倔強,他是一定要戰勝這些對手的。
身經百戰的米哈伊爾一世知道這個時候最忌諱分兵把守,他以一敵三,若是分兵駐守,隻要有一處失守定然全線崩潰。
思來想去,如今中路波蘭人剛剛被自己擊敗,短期內應該無力再大舉進犯,自己隻要留下一些兵力守住斯摩棱斯克即可。
自己隻能在瑞典同奧斯曼人之間選擇一個目標先行擊潰。
盡管他認為瑞典人的戰力可能比奧斯曼人更強一些,但此時沙俄的北部邊境已經沒有多少軍隊了。
一旦諾夫哥羅德失守,瑞典人甚至可以直撲莫斯科。
所以他隻能先集中兵力擊退瑞典人。
至於奧斯曼人這邊,哥薩克人已經南下了,另外他還可以將阿斯特拉罕的駐軍抽調到基輔,隻要堅守住基輔一兩個月,等他打敗了北線的瑞典人就可以揮師南下,以解基輔之圍了。
雖然東邊的華夏也在蠢蠢欲動,但目前畢竟還沒有出兵的跡象,他們應該也在消化哈薩克汗國。
也隻能選擇差東牆補西牆了。
給布瓊尼留下了1萬5千人後,米哈伊爾一世便率令4萬人馬北上了。
在“以一敵三”的情況下,這已經是沙皇俄國能做出的最佳應對方案了。
當然這樣做也是有風險的。
米哈伊爾一世必須盡快擊退瑞典人,不然時間一長,中路同南路的戰線可能會出現崩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