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沙皇俄國的倔強(求追訂月票)(1 / 3)

波蘭長期被沙皇俄國壓製,故而沙俄的西部邊境並沒有布置很多兵力。

6萬波蘭軍隊突然向著邊境發動進攻確實大大出乎了俄國人的意料,打了他們一個措手不及。

不過好在負責守衛斯摩棱斯克的沙俄將領布瓊尼及時放棄了一些小的城堡,將邊境地區的兵力全部集中到了斯摩棱斯克。

斯摩棱斯克畢竟是一座堅固的大城,波蘭人的突襲並沒有直接拿下城池,一時半會也拿他無可奈何。

波蘭人入侵的消息傳到莫斯科的時候,沙皇米哈伊爾一世極為震驚。

因為前不久他剛派出了3萬士兵前往阿斯特拉罕,防禦華夏人可能的入侵。

如今波蘭人突然發難,的確使得俄國人十分的被動。

雖然波蘭人的主動挑釁,讓他感到十分意外,不過雙方畢竟是多年的老對手了,對於波蘭的實力他還是十分清楚的。

當初沙皇俄國從波蘭手中奪取斯摩棱斯克的時候可是足足動用了十倍於守城部隊的兵力,將其圍困了兩年之久才最終攻克的。

如今布瓊尼率領12000人堅守該城,短時間的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既然波蘭人主動來找死,那麼他就要承受沙皇的忿怒。

米哈伊爾一世開始動員莫斯科周邊的兵力,很快就組成了一支5萬人的援軍。

另外他還下令第聶伯河流域的3萬哥薩克騎兵也一同參與本次對波蘭人的反擊。

就這樣米哈伊爾一世親自率領8萬沙俄的大軍親自趕往斯摩棱斯克一線,他一定要讓波蘭人付出代價。

原本波蘭同瑞典以及奧斯曼三國是約定了共同出兵的日期的。

不過三個國家的動員能力完全不一樣。

奧斯曼地域廣大,主力部隊又在波斯前線,想要完成動員集結,需要1-2個月的時間。

瑞典雖然比奧斯曼人快一些,但他們的主力部隊也分守各地,要完成大規模的集結也需要將大半個月的時間。

而波蘭則是在國王得到授權後就第一時間開始了國內的動員,加上沙俄同他們接壤,幾天時間就能趕赴前線。

瓦迪斯瓦夫四世為了搶占莫斯科還是決定不等其他兩國了,於是波蘭人率先出手了。

也正是這一舉動,讓沙皇米哈伊爾一世錯誤的估計了形勢。

他認為一定是波蘭人得知了華夏在東方消滅了3萬哥薩克騎兵,使得俄國人的實力受損,於是想來撿便宜。

根本就沒有意識到沙皇俄國這次麵臨的危機。

沙俄的軍隊也是騎兵為主,集結的很快,僅僅是八天後,他們就出現在了斯摩棱斯克周邊。

波蘭的翼騎兵同沙俄的騎兵在第聶伯河北岸展開了激戰。

波蘭的翼騎兵起源於匈牙利,但他們成長於波蘭的土地上並產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

他們不再隻是輕武裝的散兵遊勇,而是出色地糅合了東西歐的騎兵元素,並於同時發揚了本地傳統與當代創新的優勢。

他們既是重騎兵,也是輕騎兵,既盔堅甲固又迅猛輕捷,可以根據戰場瞬息萬變的需要而選擇不同的戰術。

翼騎兵常常被編成擁有150-200人的中隊,排成膝蓋挨著膝蓋的密集兩列橫隊,出眾的馬術能讓他們以密集隊形襲步衝鋒,長長的騎槍能保證首先將對手刺穿,這樣巨大的衝擊力給敵人帶來毀滅性的打擊。衝鋒過後他們再使用刀劍或火器進入混戰。

這個時代西歐的胸甲騎兵和卡賓槍騎兵過於習慣一排排不斷騎到陣前發射火器,再馳回中隊後方裝填的呆板戰術,翼騎兵大膽的衝鋒總是將他們打得潰不成軍。

同時翼騎兵還能輕易擊潰來自東方的騎兵,因為翼騎兵作為能發動正規衝鋒的騎兵,其速度和機動性卻足以與他們比肩,還比他們武備精良並且擁有火器的支援。

在哥薩克人倒戈沙俄之前,波蘭的翼騎兵的確是一支戰無不勝的隊伍。

不過哥薩克人倒戈之後,情況就發生了逆轉。

沙俄的重騎兵配合哥薩克人的輕騎兵,使得波蘭的翼騎兵戰術行不通了。

盡管波蘭的翼騎兵也展現出了極大的勇氣,他們反複衝擊沙俄重騎兵的隊形,甚至一度占據了上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