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曰:“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的確,吃是人的一種本能,嬰兒一出生就知道張著小嘴尋覓乳汁。一個正常的人,從小到大,從生到死,一天都離不開食物,可見食物在我們生命中所占的分量有多重。飲食不僅是維持生命的必需品,現代醫學和營養學研究還證實,我們所選擇的食物和飲食方式在不知不覺間影響著我們的智力水平,特別是對於正處於智力發育期的孩子而言。
從基因上看,天才與傻瓜的差距極校但是為什麼孩子們的智力水平卻千差萬別?奧妙在於營養、教育和經驗。其中,以營養供給影響最大。思考、感覺、精力和注意力,都是通過許多互相關聯的大腦細胞產生的,而大腦細胞要依賴恰當的營養才能正常運轉,各種營養素的供給在大腦正常運轉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有些食物有助於提高智力,使孩子的思維更為敏捷,注意力更容易集中,而有些食物卻對智力發育不利,使孩子的大腦變得遲鈍。因而,給孩子吃什麼?應該怎麼吃?選擇什麼烹飪方式?這些問題就變得至關重要,隻有注重飲食的細節,講究科學的飲食之道,才能大大提高孩子的智力。
每一個微小的飲食細節都有可能是決定孩子智力水平的關鍵因素。換句話說,關注益智飲食,關注孩子健康聰明的成長,從關注以下問題開始:
傳統的飲食觀念就是健康的飲食觀念?
孩子是否不喝白水僅喝飲料?是否隻吃白米飯不吃糙米?是否沒有食欲、嚴重偏食?
餐桌上哪些食物對孩子的智力提高起促進作用,哪些起阻礙作用?
水果怎麼吃都有益嗎?
孩子一日三餐的飲食習慣該如何培養?
飲食方案因人而異,那麼該如何調節孩子的四季飲食?
怎麼躲避損腦食物,讓孩子吃得更聰明?
本書分為5章,分別對這些問題作了詳細的介紹,希望對媽媽們有所幫助。
第一章是對孩子益智飲食新觀念的介紹,旨在推翻不健康的傳統飲食觀念,汲取最新的營養保健知識。 比如,科學研究表明,在體液酸堿性允許的範圍內,酸性偏高時(即值偏低)智商低,而堿性偏高時(即值偏高)則智商高,通過調整大腦中的值(酸堿度)可以提高人的智力。
第二章是對益智主食的推薦,所謂“藥補不如食補”,與其將孩子的智力寄托在昂貴的“補腦品”上,還不如從平時的飲食著手,在保證營養均衡的前提下,有針對性地多選擇某類食品,這對孩子的大腦發育更加有益。牛奶、雞蛋、魚類、菌類、豆製品等都是很好的益智食品。
第三章則是提出合理搭配水果有益智力之說。香蕉含有血清素,它對人的大腦產生成功意識是不可或缺的,不僅如此,香蕉還能提供重要的物質酪氨酸,酪氨酸可使人精力充沛、注意力集中,並能提高人的創造能力。橘子含有大量的維生素、維生素B1和維生素,屬典型的堿性食物,可以消除大量酸性食物對神經係統造成的危害。蘋果富含鋅,對大腦補益作用非凡。這些都是孩子餐後水果的不二之眩
而第五章主要針對“如何躲避損腦食品”。不利於孩子大腦發育的食物應盡量少吃或不吃,如鹹魚、酸菜、臘肉、臘腸等,這類食物在加工過程中加入了硝酸鹽和亞硝酸鹽等物質,不僅具有致癌性,而且對孩子的大腦具有明顯的損害作用;又如色彩鮮豔的糖果、飲料、冰激淩等,這些食品在加工過程中,加入了大量的添加劑和合成色素,不僅增加孩子肝髒的負擔,長期攝入還可損傷體內某些代謝酶係統,導致大腦功能衰退、智力下降。
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益智飲食習慣是一項係統工程,方方麵麵的細節都應當關注,希望本書能夠教會年輕的媽媽們如何給孩子建立合理的膳食結構,提高孩子的智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