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稚嫩的少年(1 / 2)

看著剛從父親口袋掏出的厚厚一疊50元大鈔。李曉林回想著家裏什麼時候開始財政寬鬆的,可是卻一直都回憶不起細則。是父親調到城市工作,還是父親停薪留職下海做個體經營。

“曉林,拿了早餐錢快點上學了,晚上記得照顧好弟弟。”母親的聲音在房間裏響起。

“好的,知道了。”

李曉林抽出一張50元,把餘下的一疊紙鈔放回父親的褲兜。這才發現另一個褲兜也有錢,都是些2元5元和大團結。沒有多想或者說也沒有想什麼,還是把50元的大鈔揣進自己口袋。另外匆忙的又拿了5元錢抓起書包出門上學,至於父母說的每天拿2元早餐錢,好像自己早都忘記了。

下午差不多5點,放學後的李曉林直接把書包丟到樓下的廠托兒所,嘴甜甜的向從小看著他長大的兩個阿姨打招呼後就直奔向50米外的河邊碼頭。

自打5歲就跟父母來到山城生活的李曉林,懂事以後一直在想這個城市為什麼叫山城,明明是一個水都啊。一條大江穿城而過把城市分為河東河西,另一條大江在城區邊綿延流淌。兩條江水彙合後再經過幾個城市後最終流進大海。江裏水上客貨船穿梭不停。宋代就有史書中的大文豪賦詩吟誦過兩江交彙的奇景,以此寓意自己為官清正廉潔的堅定立場。

客船碼頭遊泳下水的人多,李曉林喜歡在旁邊百貨站的交通船小碼頭下水。如果不是嘴甜,碼頭上的值班員可不會隨便放人上去的。現在的河岸邊沒有什麼整治,河灘邊滿是石頭淤泥亂草,可沒有碼頭下水幹淨方便。

無師自通泳技的李曉林,雖然稱不上浪裏白條,可也是算得上精通水性。在清澈的河水裏折騰了差不多一個小時後,和認識的小夥伴們打了個招呼,拿著放在碼頭上的鞋子上衣小跑回家。托兒所基本都是6點30後關門,玩得太晚書包可就要丟在裏麵了。

晚上果不其然的父母又沒有在家,李曉林麻利的做了自己一個人的晚飯。茄子和臘腸放進電飯煲和飯一起蒸,臘腸和蒜蓉黃豆醬的味道可是非常美味的。在小學3年級的時候,因為曾被保姆粗心燙傷過。在學會了自己照顧自己後,有陰影的李曉林就喜歡在父母加班出差的時候自己做飯了。

晚飯後看著數學作業本,頭大的李曉林決定明天要早點出門上學。沒錯,不喜歡數學的他要早點回學校抄作業了。希望和自己小學就一個班的初中班長也如常早點到學校吧。感覺有一個學習好而且關係不錯的同學拉低了學習的欲望。

躺在閣樓床上翻開小說,如往常一樣沉溺在了江湖恩怨朝堂爭鬥中。突然臨街自建的陽台樓下傳來幾聲叫喚聲,這是姥姥送吃了晚飯的弟弟回家了。母親的直係親屬都在山城,而歸僑父親的直係親屬卻沒有誰在山城居住。李曉林從小就和母親這邊的親戚來往親密一點。

又一個黎明,醒了的李曉林開了閣樓門上樓來到天台洗漱,旁邊百貨站的新樓房是真的漂亮,紅磚水泥頂。不過樓層高卻比不過老式的木板樓,聽說也沒有泥瓦的木板樓透氣。李曉林沿著自己住的4樓天台就能爬到它的6樓天台,4樓天台和6樓天台也隻不過差著一個初中生身高的高度。不過李曉林卻很羨慕一梯兩戶的百貨站宿舍,房間清潔整齊,上廁所和洗澡都在屋裏。不像李曉林寒冬酷暑都要爬樓梯上天台去廁所洗澡間。小學時候看著長長陡峭的木板樓梯和黑乎乎燈泡照不到的樓梯盡頭,聊齋誌異裏的怪異荒誕不自覺就會浮現腦海。

李曉林沒敢和昨天那樣拿大張的50元,拿了張大團結和一張兩元就出門了。

拿著剛買的兩個開口叉燒包一個蓮蓉包子,剛進教室門就看見班長。

“班長,早上好。新鮮熱乎的包子,你喜歡的蓮蓉餡。”李曉林一邊說一邊把蓮蓉包子遞過去。

“你這麼早,是不是昨晚又沒有寫作業。”

“哎,還是班長你了解我,不是沒有寫而是數學太難了。其它的作業我可是完成了的,把你數學作業本借我參考一下唄?”

“上了初中你可不能再這樣像小學那樣懶了,這文化學好了可是你自己的。”

班長從小一臉的小雀斑,上小學3年級的時候就戴了一副黑框眼鏡。從認識就當了我的班長,初中還是我班長。成績沒有過第一名可也沒有掉過前三名,一個文靜秀氣的女生。對的,在這個男生和女生有著明顯空隙的年代,隻要有點親密就會被大家笑話,我倆卻關係一直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