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稚嫩的少年(2 / 2)

時光荏苒,李曉林初三了,成績從升初中時的班級第八名掉到了第5名。嗯,倒數的。每天都在忙著收集糧票郵票和火花(火柴盒上的印紙),偶爾還會和人動手動腳。父母的親戚好友們給李曉林的愛好提供了很多幫助。

李曉林喜歡寫信和長輩們聊天,當然寫信最大的動力來源於回信中夾雜著各地的郵票和火花,偶爾還有各種票據。閑暇時李曉林還會偷摸著出現在城市裏的兌換小市場裏,閑暇指的當然是沒有老師上課的自習課時間。

還沒有見過冬季下雪的李曉林,每天的遊泳鍛煉沒有停下。為了和別人的幾句聊天話語堅持了兩年的冬泳。李曉林還記得第一次冷空氣來臨時,下水前的瑟瑟發抖,下水揮舞手臂後的內心滿足感。這個感覺深深的印記在了李曉林腦海深處!

1991年秋天。開學一個月後才被父親匆忙托關係,據說是麻煩了母親的某個同學認識了學校校長。夏天還在搖晃腦袋哼著【Electic Girl】,摸著吉他練習【樂與悲】。風起雲湧的新時代裏,又能繼續得以學習的李曉林開始了新的閑魚生活模式。

1992年夏天暑假前,每天閑魚的李曉林被老師叫到了教室外。

“曉林,聽說你和校長是一條街的鄰居,對嗎?”

“嗯,班主任。怎麼了”。

“家長會的時候了解到你爸是做貨運的,你晚上回家的時候幫忙問問你爸爸。現在市裏有一個公司的原始股份配售賣給個人,老師被分配到了兩千元股份,你爸爸要不要?”

晚上回到家的李曉林問父母,父母沒有同意也沒有意願購買。

父親對李曉林說;

“曉林,爸爸對股票這玩意沒有接觸也不了解。你回複你班主任說我們就不購買了。”

回到房間的李曉林打開自己的抽屜,拿出了自己的記事本。核對了一下自己初中1年級開始存儲起來的小金庫。成績不怎麼好的他為了不給父母發現,套用了小說裏主人公的方式,隻用數字來記錄了小金庫的出入。父母平常隻是知道李曉林喜歡收集各種郵票火花和票據,卻不知道李曉林還私下倒賣票據。郵票和火花也經常和票友們交換有無,喜歡寫信的李曉林手上可是有很多資源的。學會動手動腳,還是因為在票市裏你不硬氣會被人欺負的。

在票市裏混跡了幾年的李曉林經常聽到一些港普話的外省人說,股市升跌沉浮樓花買賣。股票也是一種票據,決定把一部分現金換購成原始股票據。要不然放在床底鞋盒裏的現金快要藏不下去了。

1993年秋天,李曉林不能再鹹魚了,開始了學以致用生涯。這也是唯一能學以致用的短期職業技術實習生涯.。

進廠工作沒有工資還要自費工作餐,摸魚的李曉林看著電線杆上高處的好學生。心裏一陣哆嗦,看著就腿軟。摸魚夥伴楊明生在旁邊一邊大聲鼓勵好同學,又小聲對李曉林說;

“下班有空嗎?軍訓時我們的班長要退伍了,一起去吃個飯吧。”

“行。”

幾年的晚泳鍛煉從那一天開始斷斷續續了。當天晚上,第一次喝醉的李曉林迷迷糊糊地不知道怎麼回的家。第二天早上,堅持了幾年的早泳也再沒有能夠再持之以恒。酒這個讓人迷醉又愛又恨的東西就基本上沒有離開過李曉林。

1994年初,已經畢業但是還沒有領畢業證的李曉林通過母親同學鴻叔的介紹,自謀工作的到了市江濱酒店。在酒店歌舞廳工作了差不多一個月的時間,李曉林才搞明白,自己工作的歌舞廳是市供銷社外掛私人承包的。自己的酒店電工身份屬於個體承包職工,比起很多同是職業學校出來同學的工作單位,在工作身份上有著明顯的區別。

“李曉林,舞廳的大廳燈光要重新布置了,你跟著師傅學習。另外,舞廳要增設卡拉OK包房,布線和設備安裝你也要跟著學習。”舞廳經理對李曉林說。

“好的,知道了,賓哥。”

李曉林在幾天前就聽舞廳的小股東鴻叔說過了。說升級後的舞廳李曉林能夠掌握設備的布置調控,就能夠轉正了。

和同事摸高爬夾層,拉線吊燈具擺設備。早上10點上班,下午6點下班。淩晨1點半舞廳結束營業後再加班。李曉林在實習一個半月後轉正了,轉正的月工資是4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