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陳青兕的出現,麵對陳青兕煽動的改革風氣,讓薛元超一邊覺得有道理,又接受不了自己二十年學了一個腐朽的文化,直接幹碎了薛元超的“道心”,讓他對自我產生了嚴重的懷疑,完全陷入了迷茫狀態。
上官儀道:“或許盛唐體的出現是大勢所趨,某卻覺得上官體亦有存在的價值意義。南朝靡靡之音,固然不妥,可誰能否認徐摛、庾肩吾、徐陵的才華?便讓後世來評價吧……”
上官儀在這一刻,真有既生瑜,何生亮的感覺。
薛元超卻依舊陷入自我否定之中,有些無法自拔。
**********
許家宅邸。
許敬宗下值歸家,見自己的孫兒許彥伯手上拿著一本折書畢恭畢敬的等在一旁,微微頷首道:“去書房說!”
許敬宗並不知詳情,今日他在皇宮裏當值,陪同李治一起處理事務,直至方歸。
但自己最寵愛的孫兒如此等待自己,也知發生了特殊的事情。
祖孫兩人來到書房。
許彥伯將手上的折書雙手呈遞,說道:“這是陳侍郎今日在國子監裏說的話,現在大半個長安都讓他振動了。”
許敬宗一聽陳青兕,眼睛不由微眯,細長的白色眉毛直接搭在了眼角。
“是他出招了?”
許敬宗第一個反應就是陳青兕並不甘心讓自己壓一籌,接過折書細看:
原本微眯的雙眼看著折書上那尖銳的字句,也不免徐徐睜開,認真觀看:文章道弊五百載。漢魏風骨,斷絕於晉宋,齊、梁間南朝詩文,彩麗競繁,卻過分追求詞采之華麗,缺內在之靈魂。
文章乃經國之大業,立言見誌。我輩讀書人,當發言真率,無所畏避,焉能隻追求空洞陳詞?辭藻絢麗?
陳青兕仿佛化身成為了後世的鍵盤俠,抨擊著這時代的詩文偏重形式、內容空虛、脫離現實。隻追求華麗的辭藻,沒有了感情寄托,徒有文采而沒有內容。
洋洋灑灑的千餘字,說的是酣暢淋漓。
但最核心的在於最後一句。
“文道理當合一!”
文章與道理應當相互融合、相互協調。
文章不僅要注重語言的美感和表達能力,更要注重傳遞深刻的思想和理念,使讀者在欣賞文章的同時,也能夠得到啟示和領悟。
“好一個文道合一!”
許敬宗拍案叫絕。
誠然許敬宗道德敗壞,但無可否認他乃當代最頂點的文學大家。
一瞬間,許敬宗也明白了陳青兕的用心,搖頭自語:“這小子,了不得。”
武皇後透露的消息,讓他成功將自己手上的袁思敬推了出來。
他太了解李治了,隻要對他口味,為他排憂解難,他不會吝嗇一個禮部侍郎。
何況袁思敬是他精挑細選出來的,能力才略都是一時之選,並不輸於高智周。故而篤定自己一定能幫助袁思敬上位……
卻不想陳青兕並沒有受到自己的影響,而是重新開了一盤棋局。
關隴勳貴已經掀不起風浪了,將會並入各處,成為李治朝廷的一份子。
接下來除了自身的發展,自然是要將關東五姓壓下去……
陳青兕此次掀起的文化改革,一旦成功,足以成為士林魁首,以寒門之身,掌握文壇權柄,這對自視甚高的五姓貴胄來說,無疑是一次重大的打擊。
這一下,局勢又讓他板回來了。
許彥伯看著讚不絕口的祖父,帶著幾分遲疑的說道:“陳侍郎說的確實是好,隻是會不會對祖父造成影響?”
上官儀好歹是上官體,許敬宗卻是宮體詩之王,大半身都在侵淫宮體詩。
原因無他:李世民喜歡。
許敬宗將“媚上”二字刻在骨子裏的。
許敬宗笑道:“你阿耶一大把年紀,思緒早已枯竭,與我有何幹係?頭疼的是上官儀,是薛元超,是那些為了上位,將半身心血用在學習南朝文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