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是好是壞(1 / 2)

寧康和幾個老律師閉門聊天的時候,外麵的場景也是熱鬧非凡,相互熟悉的人湊到一塊,猜測著未來律所的發展。

李信跟在洪波的後麵,她心中有很多的困惑,在這個所裏有些事情隻能跟師兄說說。

“師兄,你說這次律所改製,我們以後會怎麼樣?”李信不知道這其中緣由,很多事情隻能在腦子裏胡亂猜想。

洪波來得早一點,在這一點上比李信還是要成熟多了,自從獨立執業後,大部分事情都需要自己有一個決斷,不可能什麼事情都請示劉樹德。

“改與不改,其實對於我們都一樣,始終都是那幾個人占有優質資源,他們不可能讓自己吃虧。”洪波所說的就是寧康他們,一直以來都是如此。

可是任何一個律所都是如此,對於新人來說是沒有任何的選擇餘地,不管你到哪裏,都是一樣的性質,大家都壓抑著自己,希望自己能夠早日熬出頭。

李信原來天真地以為律師是一個自由的職業,沒有想到律所也是一個很複雜的地方。

在這裏也是分階層的,對於新人來說並不是那麼的友好,甚至有點盤剝大家的意味。

這就是這個行業的潛規則,誰都是這麼走過來的,有些律師賺得盆滿缽滿,有些人隻能勉強為生,甚至還有不少人徹底退出了這個行業,這就是市場決定的。

可洪波知道,所謂的市場經濟就是看你有多少可以利用的資源,律師也是一樣的。

如果沒有資源,隻能靠自己一點點積累,如果自己得到了當事人的認可,還是可以做起來,隻不過這個時間比較漫長。

洪波現在做得就很吃力,不是累,而是案源不夠,這是他現在最大的困惑。

如果不是師父分給他幾個案子,估計就會長時間坐冷板凳,這對於洪波這樣的新人來說是致命的。

對於這一點,李信或多或少還是能夠感受到的,洪波以前喜歡和她開玩笑,現在幾乎都沒有了,別的同事說他這是成熟了,可李信知道他是壓力過大。

洪波邀請李信到他的辦公室裏坐坐,她當然是很樂意的。

隻有獨立的律師是有自己的辦公室或者工位,洪波選擇了辦公室,當然這也需要付出一定的代價,費用都得律師自己出。

辦公室雖然是最簡單的這種,可畢竟有了一個獨立辦公的地方,洪波想得很清楚,如果自己辦公室都沒有,當事人過來就會看不起他,怎麼會把事情委托給自己。

人都是看表麵現象的,他們不可能了解這個律師到底專業水平如何,更多的是通過這些外在的東西來作出判斷,這個判決雖然不一定準確,但也具有參考價值。

對於這些必要的開支,洪波就是再緊張,他也要擁有,這是他從實習律師走上正式執業必須付出的。

李信在洪波辦公室屁股還沒坐熱,劉樹德的電話就打過來了。

“你是在洪波辦公室吧!順便把他也叫過來,有事和你們說。”劉樹德已經回到了自己的辦公室,沒看到李信,猜測她是和洪波在一起。

劉樹德和李信的通話,在一旁的洪波也是聽得清清楚楚,他等李信開口,就和她一起去師父的辦公室。

洪波敲了敲門,然後才進去的,他覺得這是對師父最起碼的尊重,劉樹德示意他們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