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在前方防禦齊國,我代他向先生道歉。“

”列兵布陣,我不及求。你回吧,國家多事,不要在我這兒浪費時間了。“

青衣中年點頭應是,一名仆人從屋裏出來,接過隨從奉上的禮盒,將三人送至門外,關上了院門。

”開著吧。你忙去吧,我再曬會兒太陽。“老人說道。

仆人又將門打開,轉身向屋裏走去。

不多時,一陣腳步聲響起,一個俊逸的白衣青年飛奔而入。

老人聞聲,張目,坐起,眼角水滴滑落:”賜啊,你來得太晚了啊。再晚一點,就見不著我了。“拿起椅邊的手杖,就要站起來。

青年連忙扶起老人,說道:”先生身強體壯,再活一百年也毫無問題。“

”泰山崩,梁柱摧,老而不死謂之賊,我也得死了。“老人在青年的攙扶下,慢慢走著。

”先生以仁名世,若稱之為賊,世人皆賊也。“

老人扔掉手杖,抓著青年的雙臂,情緒激動,說道:”賜啊,我不忠不孝,數典忘宗,真是個該死的賊啊。“

”先生,你提倡克己複禮,但世人皆愚昧,不為之所動,世風日下,禮崩樂壞,仁孝不存,這也不是你的過錯啊。“

”賜啊,早年我曾問道於伯陽先生,他告訴我:為人子者毋以有己,為人臣者毋以有己。對家,對國,難道我不忠孝嗎?當時,我認為伯陽先生是楚人,厭惡周禮的忠孝,才如此對我說。可是,昨晚我夢到我死了,你們將我的靈柩停放在中門兩柱之間,這是殷人的禮儀啊。“

老人眼淚直流,繼續說道:”我的祖宗是殷人啊。長久以來,我都耿耿於懷殷人滅夏,都在鄙夷殷人沒有繼承夏禮,視殷人為蠻夷,而周承夏製,我這一生都在為恢複周禮而努力。可我的祖宗是殷人啊,賜!“

青年望著老人,說不出話來。

秦國,函穀關。

一頭青牛,一位老人,自東而來。

“老先生,可有路引?”

老人搖頭,笑嗬嗬地說道:“我都這把年紀了,你看我像壞人麼?”

“那可對不住了,前些日子晉國派了奸細到我國都作亂,關令下了死命令,沒路引,一律不許進關。”

“關令可是關有善關大夫?”

關令府內,關有善熱情地說道:“伯陽先生,招待不周,多多海涵。上次聆聽先生的教誨,還是十年前的洛邑了,時間過得真快啊。先生西去,所謂何事,可有需要學生效力的地方?”

“到哪裏去,為何而去,我也不知道。走一步,是一步吧。也許走著走著,就明白了。”

“秦國不似中原,民風彪悍,越往西越混亂,先生可得小心為是。這麼多年了,不知先生可完成了《道德真經》?”

“每每提筆,方知天地之寬廣,自然之神奇,自身之渺小,茫茫間,已無從寫起。慚愧,幾十年過去了,仍是一字未動。讓關大夫失望了。”

“先生學識淵博,見識玄妙,如高山瀚海,難以描述。不如在此歇息幾日,為學生再講一講道德?”

“小友謬讚了。魯國子丘先生,才是真正的淵博如海,編《春秋》、著《易傳》、述《詩經》,著作等身,皆是為人處世,經國治世之良言美策。小友身在朝堂為官,當多讀仁孝之學,方能進步,我這似是而非的玄妙之論,隻會誤了小友的前程。”老人語重心長地說道。

“先生有所不知,自初次聆聽了先生講授清淨之學,方知無為才是人生之真諦,道法自然,無為而無不為,多麼的精妙啊。子丘先生有大學問,那隻是入仕之學罷了,不如我之眼……”

“不好啦,天狗吃日了,天狗吃日了……”

二人走到庭院,隻見天空一片黑暗,原來高照的太陽不見了,叫喊聲、敲鑼打鼓聲、哭泣聲……此起彼伏,響徹天地。

關有善看著院內的兵丁仆從,大聲說道:“慌什麼?很快就過去了。掌燈,速去巡查,以防有宵小渾水摸魚。先生,你且回內歇息,我先去去就來。”

老人點頭說道:“古籍早有記載,日蝕隻是自然現象,至多半刻,太陽就會出來了,讓民眾們無須慌亂。”

不管是函穀關,還是曲魯,或者洛邑,街上的人們,依然驚恐,畢竟許多人一輩子也沒見過,能把太陽吃掉的怪物,那得多麼的龐大啊!

少數的智者,對慌亂的人群,或安慰、或鄙夷、或憐憫……直到半刻過去了,一刻過去了,半個時辰過去了,一個時辰過去了,天空仍是黑暗,智者們也有些坐不住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