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完,老百姓為李耳鼓起了掌。
方才提問那人感激道:“謝謝老子先生,老子先生回答得非常詳細,真的非常感謝!”
這時,又有人向李耳提問:“老子先生,請問人性是本善的還是本惡的呢?”
李耳回答道:“若是你問的是人性,那我隻能老老實實地告訴你,人性是由非善非惡過渡到有善有惡的。就像剛出生的嬰兒,他不會區分什麼是善與惡,那時候他完全處在與道合一的狀態中。直到嬰兒長大,他開始學習人所教的知識,學會分別善惡美醜,好壞對錯,這時候的他便開始有了分別心了,開始偏離道了。人一旦有了分別心,一旦偏離道,人就感受不到道的完美了。感受不到道的完美就會滋生出恐懼和欲望,在恐懼和欲望的驅使下,人就會作惡。作惡的前提都是為了獲得某樣東西。為什麼想要獲得某樣東西,因為我們認為擁有那東西就會使自己變得完美。看到了嗎?最終還是因為我們想要完美所以才會去作惡的。若是我們感受到道的完美,我們又怎麼可能會去作惡?”
方才提問那人又問:“人真的能做到沒有欲望和恐懼嗎?感覺太難了。”
李耳回答:“感受到完美的人又怎麼可能會有欲望和恐懼?正是因為我們偏離了道,不願意與道認同,我們才感受不到完美的。感受不到完美的人內心必然會滋生欲望和恐懼。我們內心的欲望和恐懼越強,往往活得越痛苦。所以,我們想要沒有欲望和恐懼,唯一可行的方法就是與道認同,選擇無為。”
有人問:“可是道如此的虛無縹緲,我們如何說服自己與道認同?”
李耳回答:“你提出這個疑問,證明你對道沒有信心,沒有信心的人又如何能夠與道認同?道雖然看不見摸不著,但是我們確實可以感受得到祂。隻要我們相信道,然後清除內心的欲望,每天都能做到少私寡欲,我們就很容易了悟道是什麼了。道說白了就是沒有欲望和恐懼的狀態,這種狀態讓人感到很舒服,這就是與道合一的圓滿境界。”
那人又問:“真的一點欲望和恐懼都沒有了嗎?”
李耳答道:“真的沒有了,與道合一的聖人是絕對沒有任何欲望和恐懼的,哪怕有人拿刀架在聖人的脖子上,聖人也不會有絲毫畏懼,因為聖人知道,沒有人能夠殺死他。”
眾人聽到李耳將與道合一的境界說得如此美好,無不心生向往。
這時,又有人問:“與道合一的聖人,真的一點欲望也沒有了嗎?他見到漂亮的女人還會不會起色心?”
李耳笑了笑,回答道:“人為什麼會好色?還不是因為感受不到道的完美。任何欲望都是因為感受不到道的完美才滋生出來的,我實話告訴你,聖人是一點欲望都不存的,哪怕你把天下第一美女放在他麵前,他也不會動心。聖人內心的缺口已經被道給填上了,他怎麼可能還會有欲望?就像我們填飽了肚子,就不想再吃東西了一般。聖人的“肚子”一直是填滿的狀態,他不會再感到饑餓。也就是說聖人不會感受到任何匱乏感,感受不到匱乏感,就不會再有任何欲望和恐懼。沒有任何欲望和恐懼的狀態就是與道合一的圓滿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