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
眾人驚呆了,他們沒想到聖人真的一點欲望都沒有。
李耳接著說道:“我說了那麼多大家真的明白了嗎?我希望我說的話大家不要當成耳邊風,也不要當成大道理,不要聽過就算了,一定要去實踐才行。隻有實踐出來,你們才算是學到東西。若是實踐不出來,那聽我說再多都沒有用。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我說的這些是真理,是能讓人感受到完美,消除一切煩惱苦痛的真理。大家回去後一定要每天都做到少私寡欲,每天都處在無為的狀態,隻要大家持之以恒的練習,時間久了必然能夠感受到道的完美。當然,在這個過程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們要對道有信心,我們必須要信任道,信任自己就是不生不滅的道,隻有這樣,我們才不會被頭腦的妄念所動搖。”
說完,庭院響起一陣熱烈的掌聲。
李耳說得這些話都是非常實在的話。正如他所說的,他講的這些絕對不是靠人編出來的大道理,而是自然規律,也就是真理。
大道理和真理唯一的區別就是,一個是人自己編出來的,一個是自然規律。人編出來的大道理說出來頭頭是道,但是運用到生活中往往收效甚微,甚至沒有任何效果,搞不好還會起反作用。但是真理則不同,真理是經得起考驗的自然規律,無論過去千年萬年,它都是經得起考驗的。
比如世人倡導的仁義禮智信這些編出來的大道理,能起到多大的作用?這些大道理不但沒有多大作用,還破壞了自然本身的和諧,引發出種種矛盾和衝突。
正如李耳曾經說的: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看上去仁義,智慧,孝慈,忠臣這些正麵的東西很美好,其實也側麵說明我們自身出問題了。有了仁義,證明人變得邪惡了。有了智慧,證明人變得虛偽狡詐了。有了孝慈,證明家庭不和睦了。有了忠臣,證明國家昏暗動亂了。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後相隨。
當天下人都知道什麼是美的時候,不是好事。都知道什麼是善的時候,也不是好事。這些都是從自我好惡出發去界定美醜善惡,就會製造出很多衝突。有和無相對比而生,難和易相對比而成。長和短相對比才形成,高和下,音和聲,前和後也都是因對比才形成這些概念。如果人心不去對比,就不會有這些相對的概念。
所以,人等於是在作繭自縛。明明無為就是圓滿狀態了,非要去分別什麼善惡美醜,好壞對錯來束縛自己,使自己受苦,使自己變得不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