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沒有學習任何知識,但他卻擁有發自內心的快樂。我們學習了一堆知識,卻隻能在外在事物中尋找快樂。”
“很多人看到我,都說我與眾人不同。”
“眾人都熙熙攘攘,就好像去參加一場盛大的宴會,又如同在春天裏登台眺望美景。而我卻恬淡而無動於衷。真是混混沌沌啊,如同嬰兒還不會發出笑聲。真是慵懶閑散啊,就好像不歸家的浪子。眾人都有盈餘,而我卻像什麼也沒有留下。我真是隻有一顆愚人的心啊!眾人都清醒明白,唯獨我迷迷糊糊。眾人都那麼嚴厲苛刻,唯獨我這樣淳厚寬宏。世人都精明有本事,唯獨我愚昧而笨拙。隻有我與眾人不同,可貴的是能夠領會並擁抱萬物之母,真正擁有了“道”。”
“我為什麼與眾人不同?眾人追求的東西為什麼我一點興趣都沒有?”
“這不是因為我比眾人高貴,也不是因為我瞧不起人。而是因為我已經擁有絕對的快樂了,我不需要去追逐相對的快樂。”
“所以,我總是一副混混沌沌,慵懶閑散的樣子,眾人看到我都說我胸無大誌,活得像一條懶蟲。”
“可是眾人並不知道我內心有多快樂,我每天都沒有任何煩惱。我內心的缺口已經被道給填補上了,我還需要做些什麼呢?”
“戰勝了頭腦的聖人都是如此,他們不會再去追逐外在事物,因為他們已經擁有了絕對之樂了。”
“那我們如何才能像聖人一樣體驗到絕對之樂呢?”
“隻有一個途徑,那便是戰勝我們的頭腦!”
“如何戰勝頭腦?”
“做到我說的“四無”即可。”
“那我說的“四無”是哪四無?”
“那我便毫無保留地告訴大家吧!”
“四無就是:無我,無欲,無為,無分別。”
“首先解釋一下無我的含義。”
“什麼是無我?事實上我們本身就是無我的,因為我們的本性是道,而道本身是無我的。”
“也許你們會說,不對啊,我們明明是有我的,我明明看得見,也摸得著,怎麼能說我們是無我的呢?”
“這是因為我們被頭腦給糊弄了!”
“我們看到的這個“我”,說白了就是個假我!”
“這個假我就是一切痛苦的根源,若是不將他斬草除根我們永遠都不可能與道合一,不能與道合一,我們就永遠都不可能解脫生死,也就永遠都不可能獲得絕對之樂和自由。”
“頭腦就是以這個假我為中心,它才能興風作浪的。若是我們一直珍惜這個假我,視之如珍寶,那我們必然受製於頭腦。”
“消滅頭腦最簡單粗暴的方式就是做到無我。隻要我們能做到徹底的無我,頭腦就再也控製不了我們了。”
“可是想要做到無我真的很不容易,很多人窮盡一生都做不到無我。”
“畢竟我們早已經習慣了這個假我,我們與這個假我的認同度非常之高,一旦我們想要去擺脫他,我們內心就會變得極其恐懼。”
“就如我們變得貧窮時,我們的內心就會變得極其恐懼。因為我們擔心貧窮會使我們再也無法生存下去。一旦有了重大疾病我們便沒有錢可以醫治,這就是來自於“我”的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