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不偏不倚方為道(1 / 2)

“人的內心隻有處在放空的狀態才是最自由,最舒服的狀態。心裏塞的東西越多,要處理的麻煩事越多,煩惱也就越多。”

““無”還有另一個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包容性,“無”具有包容萬物的作用。”

“正是因為“無”能夠包容萬物,萬物才能在“無”之中生生不息。”

“我們作為人,總是做不到包容萬物。若是有人欺負我們,傷害我們,我們首先想要做的事情就是報複回去。而這麼做的後果往往是兩敗俱傷,甚至加劇了彼此的衝突。”

“我說這些是為了讓大家明白“無”的重要性。“無”是具有很大作用的。”

“若是我們能一直讓自己保持在“無”的心境中,我們必然能夠感受到道的完美。”

“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道既是“無”。“無”是道真實的一麵,也就是我們的真實本性。”

“我們就是因為過於重視“有”才導致自己受苦的。”

““有”並非我們的真實本性,無論我們的這具身體看上去有多真實他都不是實相,無論我們生活的這個世間看上去有多穩固它也隻是意識的倒影。”

“真正給我們帶來平安、自由、喜悅的是“無”不是“有”。“有”注定會消逝,它有什麼值得我們去關注的?若是我們執意要去關注它,那我們注定會受苦。”

“也許你們會說,“有”裏麵有很多新鮮有趣的事物,而“無”裏邊空空如也,什麼也沒有,實在是無趣極了,關注“無”有什麼意思?”

“這就是頭腦之賊拋出的誘餌,而我們通通都上了頭腦之賊的鉤了。”

“正是因為我們過於重視“有”,我們的欲望才會變得越來越強盛。一旦我們的欲望過於強盛,我們就會離道越來越遠。”

“音樂、美食、性、財富、權利、地位,這些“有”都是頭腦之賊拋出的誘餌,隻要我們咬著這些“誘餌”不放,頭腦之賊就能一直釣著我們,我們就再也無法回歸到道之中了。”

“我說這些並不是讓大家什麼欲望都不要有,事實上什麼欲望都沒有我們作為人是不可能做得到的。”

“我們作為人活在世間必須要有欲望才能活著,否則人就無法活下去。但是,我們的欲望必須要控製在一個平衡的狀態中,不可以縱欲過度。”

“我們可以享受美食,可以欣賞音樂,可以享受性,可以積累一定的財富,但必須適可而止,不可縱欲過度。一旦我們縱欲過度就會產生有害的影響,這不但不利於我們的身心健康更會危害到他人。”

“大自然非常講究平衡,大自然隻有處在平衡之中它才能持續存在,若是我們破壞了大自然的平衡,就很容易遭受滅亡。”

“就如我們的身體必須保持陰陽平衡我們才能維持健康。若是我們吃的太少或者吃的太多,必然會破壞體內的陰陽平衡導致自己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