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多,多則惑。我說的這些就好像是在正話反說一般,大家一定感到難以理解。”
“為什麼說彎曲才能保全,委屈才能伸直呢?因為能曲能伸才圓滿啊!就像我們的手,正是因為能曲能伸,我們才能用手做很多事情。若是我們的手不能彎曲,我們還能抓得起東西嗎?同樣的,我們平時說話都不喜歡直話直說,若是我們直話直說了就很容易得罪人,給自己帶來災禍。做人也一樣,越是委屈越是能夠保全自身,越顯擺越容易遭到他人嫉恨,給自己帶來麻煩。”
“為什麼低窪才能滿盈,破舊了才能獲得新的?因為低窪的地方擁有空間,所以它才能滿盈。就像我們做事,我們越是放空自己的頭腦,不去想那麼多,我們反而能將事情給辦好。若是我們做事的時候總是患得患失,老想著萬一做不好怎麼辦?萬一失敗了怎麼辦?我們往往很容易把事情搞砸。”
“為什麼少了反而能夠獲得更多,多了反而變得困惑?因為道是不偏不倚的,我們一旦想要獲得更多,我們就等於偏離道了,偏離道就會遭到自然的懲罰。就像那些貪官汙吏,明明已經擁有一輩子都花不完的錢財了還不懂得滿足,還非要去貪,最後被官府查到便隻能老老實實地遭受懲罰了。我們唯有做到不爭不搶,我們才能一直屹立於平衡之道中,不至於偏離道。隻要我們不偏離道,我們就能夠獲得道的獎賞,我們就會得到越來越多。”
“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所以,有道的聖人能夠始終堅守大道,成為天下人的榜樣。我們唯有堅守大道才不至於偏離道,隻要我們不偏離道,我們就不會遭到自然的懲罰。”
“不固執己見,反而明白事理。不自以為是,反而彰顯是非真理。不自我誇耀,反而擁有功勞,不驕傲自大,反而能夠不斷成長。我們越是固執己見,我們越是愚昧無知。因為真正的知是不知,真正的不知是知。我們越是自以為是,我們越是卑微渺小。因為偉大的人從來不會去彰顯他的才能。我們越是去自誇有功,我們越是無功,因為真正有功的人從來不會認為自己有功。我們越是驕傲自大,我們越是難以成長,因為成長得快的人,往往都是謙卑處下的人。”
“為什麼說,聖人不與任何人爭,普天之下便沒有人能夠與他爭呢?因為聖人處在圓滿的道中,他還需要爭些什麼?道為什麼圓滿?因為道不爭不搶,所以道才圓滿。若是道需要去爭去搶,道還能圓滿嗎?我們想要感受到圓滿,就必須效法自然,遵道而行,我們必須像道一樣,做到不爭不搶,我們才能感受到道的圓滿。世間那些熱衷於爭權奪利的人,他們的內心是極度空虛的,正因為他們的內心極度空虛,他們才會去爭權奪利,想以此方式填補內心的空虛。然而他們越是想要爭權奪利,就越是感到空虛,因為他們這麼做等於是在偏離道,偏離道的人隻會越來越空虛,絕對不可能感受到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