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英不解,又問:“可是聖人不是無為的嗎?先生也說過,修道之人必須寡欲才行。”
李耳笑了笑,回答道:“語言文字往往容易引起誤解。我倡導世人無為並不是讓世人什麼都不做,天天像個木頭一樣坐著不動。我說的無為是心態上的無為,因為隻有心態上無為了,我們才能與道契合,與道契合了我們才能無所不為。”
“我老老實實地告訴大家吧!普通人做的事聖人也會去做,聖人根本不在乎自己在做些什麼,他隻在乎自己有沒有處在道中。我之前也說過了,道就是平衡,平衡就是道,道永遠都是不偏不倚的。若是我們認為要放棄某物或者是獲得某物才能得道,那我們就走歪了。”
“道存在於萬物之中,音樂,美食,性也是道。我們放棄任何一物都等於是在放棄道。”
“我讓大家寡欲不是讓大家不去享受生活,而是讓大家把握一個度,千萬不要讓自己縱欲過度,否則會導致自己偏離道的。”
“大家要記住,修道既不是放棄某物也不是獲得某物,放棄某物或是獲得某物都無法得道。”
“道無法通過放棄某物獲得,也無法通過獲得某物獲得。道就是我們本身,我們本身就是道了,我們難道還需要做些什麼來獲得嗎?”
“隻要我們做到不執著,我們就等於與道合一了。道就是這麼簡單,祂永遠都是不偏不倚的,祂永遠處在平衡之中,放棄和獲得是導致我們偏離道的兩個極端路線,我們若是這麼做了隻會使我們離道越來越遠。”
“所以,我們根本不需要放棄享受生活,我們隻需要做到不執著就行了。”
“不執著是什麼意思?”
“也就是說,我們僅僅隻是享受當下,不執著於獲得某物,也不執著於放棄某物,這樣就能保證我們處在道中了。”
“就好比我們去掙錢,我們可以享受掙錢的樂趣,但是我們不能執著於能不能掙到錢。掙到錢我們接受,掙不到錢我們也接受,掙不掙到錢我們都無所謂,都不放在心裏,這時候我們就等於處在道中了。”
“若是我們認為掙錢是邪惡的,認為必須放棄掙錢才能得道,那我們就等於走偏了,這樣隻會使我們偏離道。”
“音樂,美食,性也一樣,我們可以去享受它們,但不能執著。我們不能想著去擁有它們,去占有它們,也不能將它們給舍棄掉,當下享受完就行了,千萬不要放在心上。”
“我說的道永遠都是不偏不倚的平衡之道,偏向“舍”或者“得”都不是道。很多修道之人總是認為要放棄某物才能得道,這就是他們無法得道的原因,因為他們已經修歪了。”
“同樣的,我們也不能執著於獲得某物,執著於獲得某物也是無法得道的。道既不需要我們放棄,也不需要我們獲得,我們已經是道了,我們一定要記住這一點,這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