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大道絕非舍或得(1 / 2)

“這段話直白地將聖人的形象給描繪出來了。”

“有道聖人往往和我們認為的樣子不同,他們看上去慵懶而又閑散,愚昧而又笨拙,好似和普通人沒什麼兩樣。”

“聖人為什麼會是這副模樣?聖人不應該是彬彬有禮,智慧過人的模樣才對嗎?”

“當然不對。聖人永遠隻做一件事,那就是堅守大道,其他多餘的事情他一概不管。”

“因為聖人知道,隻有堅守大道,才能擁有一切,若是偏離了大道,就會失去一切。所以,他把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在堅守大道上了,這樣一來,他的生活自然就變得非常樸素了。”

“聖人不在乎個人形象,無論別人怎麼說他他都不會在意。因為他知道,那些說他的人都是愚昧無知的人,他又怎麼會跟那類人計較?”

“聖人隻看到道,隻聽到道,隻聞到道,隻嚐到道,他的心裏隻裝有一樣東西,那就是道。除了道,他一無所有,而且他也不在乎道之外的任何東西,因為他知道,道既是一切,除了道,其他東西都沒有任何價值。”

“聖人為什麼那麼重視道?為什麼聖人可以為了道,拋棄一切榮華富貴?”

“因為聖人知道,隻有與道合一,他才能活得逍遙自在,才能獲得快樂,才能獲得平安和自由。”

“聖人很聰明,他知道擁有道就等於擁有一切,所以他才一天到晚都把目光聚焦在道之上,生怕一不小心就看不見道,就好像盯著絕世珍寶一般。”

“普通人天天向外求,聖人看到了真的想笑,他笑那些人太傻了,明明道才是快樂的源泉,非要背道而馳向外去求。”

“聖人每天都像嬰兒一般,擁有發自內心的快樂。他並不是什麼都不做,而是以不作為作為自己的作為。”

“也就是說,聖人每天都處在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的狀態中。”

“聖人是無為而無不為的,普通人做的事情他一樣會去做,而且做的比普通人更好。”

“為什麼會這樣呢?”

“因為聖人能夠與道合一,與道合一的聖人做事情是非常得心應手的。因為他們沒有了得失心,處在沒有得失心的狀態下,辦事效率是非常高的。”

“我們做事情越是患得患失越容易把事情搞砸,因為我們沒有處在道上,沒有得到道的加持,這樣一來就會導致自己的內心變得恐懼,而處在恐懼狀態下做事,往往是做不好事情的。”

“我們若是處在道上,我們的心一定是非常輕鬆的,若是我們的心變得躁動不安,便說明我們已經執著於某樣事物,我們等於是偏離道了。”

“好了,我說完了,大家有問題可以提問了。”

單英問道:“先生,聖人還會享受生活嗎?他欣賞音樂嗎?他吃美食嗎?他有性生活嗎?”

李耳回答道:“我之前說過了,聖人一直處在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的狀態中。他對音樂,美食,性持著開放的態度,這些事情他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他不在乎。聖人既不執著於放棄某物,也不執著於獲得某物,因為放棄某物或獲得某物都等於是在偏離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