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丘感歎道:“沒想到“德”居然如此重要。如此說來,世人若不願意遵“德”而行,天下將永無寧日。”
李耳點了點頭,“是的,隻有“德”才能保證我們不偏離道,隻有“德”才能使我們感受到道的完美。若是我們無“德”,我們必然偏離道,而偏離道的後果就是受苦。世人毫不重視道,毫不重視德,這就是天下之所以那麼混亂的原因。我們想要天下太平,必須讓道和德進入每個人的心中。”
孔丘問道:“先生之前說,道負責生育萬物,德負責畜養萬物,若是沒有“德”,萬物真的就無法生存下去了嗎?就算我們倡導仁和禮也無濟於事嗎?”
李耳回答道:“人心若是沒有道沒有德,人是不願意遵從仁和禮的,就算遵從了也很快就會出問題。”
孔丘不解,問道:“為什麼?仁和禮真的約束不了人心?”
李耳回答道:“不願意遵從道和德的人,就無法控製得住自己的欲望,就會使自己偏離道。僅僅靠仁和禮是控製不住人的欲望的。畢竟仁和禮是人為製定出來的規則,並不是自然規律。而我說的道和德屬於自然規律,哪怕過去兩千年,世人也無法將自然規律給打破。人隻有老老實實地承認,自己不可能戰勝得了自然,並且心甘情願地效法自然,遵道而行,如此才能使自己始終屹立於大道之上,不至於偏離道,也不至於遭受滅亡。”
孔丘感歎道:“如此說來,我們每個人都必須遵守陰陽平衡之道才行了?”
李耳毫不猶豫地回答:“是的!若是世人都不願意遵守平衡之道,就算想盡一切辦法都無法使天下變得太平。平衡之道就是和平之道,就是生存之道。除了走平衡之道,其他道路走著走著必然都會偏離道。”
“平衡之道……”孔丘恍然大悟,“丘明白了,平衡之道既是中庸之道!世人做人做事不是太過就是不及,不是偏向這一頭就是偏向那一頭,很少人能夠做到中庸。”
李耳點了點頭,微笑道:“看來夫子完全明白了。”
孔丘歎氣道:“可是中庸之道雖然很簡單,真正願意遵循中庸之道而行的人卻少之又少。隻有真正的君子才能做到中庸,而小人往往是反中庸的。”
李耳認同道:“畢竟世人不懂得平衡之道的重要性,不知道破壞自然的平衡會給自己帶來嚴重的後果,所以他們總是肆無忌憚地去破壞自然的平衡。隻有讓世人都意識到平衡之道的重要性,世人才願意遵守平衡之道,否則世人是不願意遵守平衡之道的。畢竟世人認為平衡之道並不能給他們帶來任何好處,憑什麼讓自己遵守。可他們萬萬沒想到,平衡之道是那麼的重要。平衡之道是自然規律,沒有任何人能打破,可是世人都不願意承認這一點,都不願意走平衡之道,這就是世間為什麼會那麼混亂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