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朝問:“欲望和恐懼的根源是什麼?如何才能將它徹底鏟除?”
李耳回答:“欲望和恐懼的根源就是“我”啊。”
姬朝難以理解,““我”?什麼意思?”
李耳回答:“在超越時間和空間的道中,是沒有“我”存在的。隻要有“我”存在,就必然會滋生欲望和恐懼。所以,與道合一的聖人是無我的,他永遠也不會把自己的身體當真,他隻會與道認同,不會與身體認同。而凡夫是有“我”的,他總是把身體當成是自己。身體是生滅無常,脆弱不堪的存在,若是我們與身體認同,就必然會滋生欲望和恐懼,這是不可避免的。隻有與不生不滅,完美無缺的道認同,我們才能徹底消除欲望和恐懼,才能徹底解脫生死。很多人認為我說的道不切實際,都說我在談論虛無。可是他們根本不知道,真正不切實際,真正在談論虛無的人其實是他們自己。事實上,隻有道才是唯一的真實,天地萬物無論看上去有多真實,都不過是假象罷了。我們若非要把天地萬物當真,那麼受苦的隻能是我們自己。”
姬朝恍然大悟,“原來如此,一切問題都是從“我”這裏出來的。可是先生,人想要做到無我似乎太難了吧?”
李耳點了點頭,“想要做到無我確實很不容易。畢竟人的習性很難消除,除非堅持按我說的“德”去做,我們才有可能消除根深蒂固的習性,才有可能達到無我境界。”
姬朝又問:“習性指的又是什麼?”
李耳回答:“習性就是我們累生累世養成的壞習慣。比如人的貪婪、愚癡、傲慢、嗔怒,這些習性若是不除,我們是很難做得到無我的。”
姬朝接著問:“隻有踐行先生所說的“德”,才能消除習性嗎?”
李耳點頭道:“是的,“德”就是消除習性的最好方法。“德”具有以靜製動,以柔克剛的效果,不管是什麼習性,在“德”麵前都不堪一擊。我們不需要花費任何成本,僅僅隻是通過踐行“德”就能夠消除累生累世養成的習性,這不是一個天大的好消息嗎?難就難在我們不願意踐行“德”,因為踐行“德”真的需要很大的決心和毅力,很多人都堅持不下去,總是半途而廢,這樣一來,也就達不到我說的無我境界了。”
姬朝感慨道:“先生說的道和德實在是太顛覆認知了。我感覺先生說的都是對的,但是卻無法說服自己按先生說的去做,這是為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