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道不可求不可得(1 / 2)

鍾靈繼續問道:“先生,既然我們已經是道了,那是不是意味著道不可求,也不可得?”

李耳點了點頭,“是的,道不可求,也不可得,因為我們已經是道了。也許你們會問:既然道不可求,也不可得,那我們還學什麼道,修什麼道?其實我們學道修道的目的不是為了得道,而是為了讓自己知道自己就是道。這就好比一個人從小生活在狼群中,養成了狼的習性,導致自己不知道自己是個人。哪怕有人不斷地告訴他,他是人不是狼,可他依然不相信。我們也是一樣,哪怕我們已經是道了,可是我們的內心依然不願意接受,我們始終固執地認為自己是個人。而我們學道修道的目的就是破除這種固執己見,讓自己明白自己就是道,沒有什麼好求的!隻要我們還想求道,我們就不可能感受到道,因為求道隻會使我們遠離道。我們已經是道了,哪裏還需要求?我們唯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消除我們不是道的想法,僅此而已。”

鍾靈又問:“那我們應該如何對待自己的人生?”

李耳回答道:“把人生當成天上的浮雲,任它來任它去,不要把它當一回事!把人生當成晚上做的夢,任它出現任它消失,不要把它看得太重要!我們的心要始終與道同在,要始終與道合一,要做到一刻也不與道分離。道是我們幸福的保障,是我們快樂的源泉,我們要緊緊地抓著祂不放,直到與之合為一體為止。”

姬匄問道:“先生,仁義禮智信是不是都是頭腦的產物?”

李耳回答道:“是的,仁義禮智信都是頭腦的產物,有道的聖人永遠也不會談論。我曾經說過: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複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我們不去談仁義禮智信,我們反而更接近道。我們越是去談仁義禮智信,我們越是在遠離道,因為仁義禮智信都是頭腦的產物。我們談論仁義,證明有不仁不義的人出現了。我們談論禮,證明有無禮的人出現了。我們談論智慧,證明有虛偽狡詐的人出現了。那些不仁不義,無禮,以及虛偽狡詐的人是如何出現的?還不是因為偏離了道。偏離道的人必然會著眼於外物,著眼於外物的人必然會滋生欲望。人一旦欲求不滿就會做出不仁不義,無禮,虛偽狡詐的事情。既然人是因為偏離道才會變成那樣的,我們為什麼不對症下藥,讓人回歸道?我們談論仁義禮智信等於是急病亂投醫,是錯誤的做法。問題的根源在於人心偏離道,想要徹底解決問題就必須讓人心回歸道。”

姬匄若有所悟,說道:“也就是說,我們談論仁義禮智信並非是在對症下藥,因為仁義禮智信並不能消除人心中的欲望。隻要世人還有欲望,就會有不仁不義,無禮,虛偽狡詐的人出現,無論談論多少仁義禮智信都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李耳點了點頭,說道:“姬匄殿下說得非常正確,仁義禮智信並不能消除人心的欲望。我們想要消除欲望,就必須與道合一才行。道是完美無缺的存在,凡是願意與道合一的人都會變得清靜無為,少私寡欲。隻要人人都能做到清靜無為,少私寡欲,天下將自正,百姓將自化,又何須勞心勞力地談論什麼仁義禮智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