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說到迷信,我想起來一則人間的笑話,說一個和尚去化緣,宣稱多給布施可免受地獄的斧鋸之刑,一位施主聽信了,向和尚布施了大量財產。後來這位施主死了,在陰間驚奇地發現那位化緣的和尚正在受斧鋸之刑,忙問其故,和尚答:“因為世上的和尚太少,我們都給鋸成兩個用哩。”
這個笑話的最大亮點是其出處,乃是一本古書上記載的,可見中國人從來也沒有毫無保留地迷信佛教。這都是中國人靈魂深處的天人全等式在起作用啊,也正因為有了天人全等式,佛教才沒有成為中華的國教。
佛陀是明確反對迷信的,他給後人留了一句話:“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易:老師,我查了這句話的出處,是出自《金剛經》吧?
米:對,這句話的意思很淺顯,就是說如果執著於佛陀的形象,或是開口求佛,都是走邪道。可盡管佛陀說的這麼明白,還是有人走了迷信的邪道。
從宇工給出的報告上看,當今世人修佛有二大誤區。
第一就是普遍認為通過悟法才能成佛,也想學習佛陀在菩提樹下悟法的榜樣,注重參禪打坐念經之類。可真實的佛陀並不提倡這個,因為佛陀非常清楚,發生在他身上的那種機緣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也是無法複製的,這與自己的身份與使命有關,因此佛陀並沒有帶著僧團坐在他悟法的菩提樹下打坐,而是不斷地遊方講法。
以提婆達多為首的一批人,堅持搞什麼苦修,在這個問題上,佛陀寧願麵對僧團分裂,也絕不妥協。那麼今天修行的人沒事兒就打個坐、麵個壁、閉個關、念個經啥的,是不是覺得自己比佛陀更有智慧呢?還打算去悟出個超法來?
易:看來世人隻學了佛之形,未學佛之神啊。老師,佛陀一生說空講空,他究竟有沒有分別心呢?
米:其實佛陀還是有分別心的,隻是自己沒有意識到罷了。如果他認為苦與樂沒有分別,怎麼會甘願自己受苦而為眾生謀福樂呢?如果他認為善與惡沒有分別,他為什麼要在一生之中堅持良知善行呢?
佛陀出家,那是放棄了個人幸福為蒼生解困,不管效果如何,這願心還是值得敬佩的。佛陀生前對僧團人數嚴格管理,常勸人們珍惜親情,不要輕易出家,而現在的出家人又是為了什麼?他們並沒有佛陀那樣的人品、覺悟與使命擔當,卻放棄了人生義務,放下了社會責任,避世離塵,這樣的人失了天職人職,還想成佛嗎?且看佛陀悟道之後,哪一天遠離過這個娑婆世界?哪一刻逃避過這個五濁惡世?所以真正懂佛的高僧才能說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這樣的話,出家人搞不明白佛陀在說什麼,還看不明白佛陀在做什麼嗎?
易:後世隻宣傳佛陀的神性,不宣傳佛陀的人性,可能很多出家人一輩子都不知道佛陀的真實情況吧?那些避世離塵去清修的出家人還算好的呢,我知道有些人去當和尚,純是為了掙錢。他們倒是不避世,光想著從功德箱掏錢,在世間可是快活得緊。
米:隻為成就自己,而無濟世之心者,永不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