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提升機器人的工作效率,陳鵬程在通往煤田的道路開通之前,喊來了機器人廠家來給機器人做一次全身的保養維護。
機器人的保養維護工作也比較簡單,檢查一下電池健康程度,內置的電腦運行情況和各個仿造人體關節的磨損程度。
然後對機器人有問題的部分進行更換,由於這批機器人采購來的時間很短,基本沒有大問題,所以保養起來非常快。
待機器人保養完畢,廠家工作人員離開後,陳鵬程就立馬把機器人帶回了原始世界。
然後給18台機器人批量執行了砍林造路的任務,另外2台機器人機動任務,比如生產熟石灰,平整道路等。
這一係列安排下來,前往煤田的修路工程正式開啟。
當然陳鵬程也不閑著,駕駛著剛開發原始世界就跟著他的小型拖拉機,拉著機動組機器人生產出來的熟石灰跟在伐木開道的機器人的後麵。
當某一段開辟出來的小路比較泥濘的時候,陳鵬程就撒下熟石灰對這段路進行硬化,改善通行條件。
從台地到煤田的位置其實足足有200公裏,陳鵬程硬化道路的最終目的是到時候可以讓山地車以更快的行駛速度開往煤田。
這185公裏的小路開辟地非常辛苦,原始世界隔一兩天就要下一場大雨,機器人的表麵都沾滿了黑色的泥土。
看到機器人的工作條件這麼艱苦,高負荷工作也要降低機器人的使用壽命。
當然陳鵬程也把這些機器人當做自己的兄弟看待。
所以他把18台機器人排了個班,每個班9個機器人,這樣機器人也能獲得短暫的休息,減少零部件的磨損,延長其使用的時間。
機器人砍伐下來的金絲楠木,由於運送距離太長,加上趕道路通行的工期,所以這些金絲楠木原木就暫時遺棄在開辟出來的道路兩旁,等以後有需要再說。
就這麼披星戴月,風雨無阻地幹了天,幹了20多天後,原始森林突然消失。
取而代之的是麵積巨大的藤蔓植物覆蓋的空曠地帶。
陳鵬程明白,這是到了無人機探測出的蘊藏煤礦的地方,通往煤田的小路終於打通。
修建道路工期由於受到機器人排班和天氣的影響往後推延了近10天的時間。
陳鵬程也一路用熟石灰硬化小道中比較泥濘的路段。
待砍伐開路組的機器人完成任務後陳鵬程又給它們布置了新的任務,那就是把185公裏的道路全程都鋪上熟石灰硬化。
這樣一來,下大雨的時候,山地車也能穩穩得在道路上行駛,而不會陷入黑色的淤泥當中。
這個工程陳鵬程帶著機器人整整幹了15天,才把這個工程給完工。
也就是說整個道路開拓工程加上道路硬化工程花費了40天左右。
從最終的修建結果來看,這條小路修建的還算成功。
道路工程完工的第二天,陳鵬程就嚐試著駕駛山地車帶著工具以每小時約40公裏的速度,從台地沿著道路開往了煤田所在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