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陳鵬程趕到湖邊的時候,6個機器人已經把船隻甲板上的駕駛室給安裝完畢了,陳鵬程看到這一幕,不禁在心中感歎:機器人的效率是真的高。
陳鵬程艱難的爬上船隻的甲板,走到新安裝的駕駛室內,感受了一下今後水路探險要呆的這個空間,15平方米的空間,給人的感覺非常的寬敞,陳鵬程對這個空間大小非常滿意。
這麼一來,船隻的雛形就已經形成了,接下來就是要陳鵬程自己動手安裝現代化設備了。
這時候陳鵬程看了一眼手機上的時間,已經下午4點一刻了,於是陳鵬程帶上6個機器人都返回了原始台地附近。
由於新造好的船木板和木板之間存在著大量的縫隙,在建造木船的時候不管是拚合的多麼嚴密,隻要外界溫度和濕度一變化,木板就會熱脹冷縮,到時候船隻下水一定會漏水,而導致無法正常航行。
於是趁著現代化設備還沒有到貨,第二天一大早吃過早飯,陳鵬程和父親陳金水就又帶著6個充滿電的機器人去往了湖邊的造船地。
這次他們帶去了大量的石灰,麻莖和桐油,這些材料可以把木板之間的縫隙給堵牢,專業的名詞叫做“撚縫”。
到了湖邊的造船地後,陳鵬程和父親陳金水先讓機器人幹“撚縫”的活,六個機器人幹起來速度也是非常的快,到了上午10點左右,撚縫的活就基本幹完了。
太陽光的照射讓木船的木材發生了熱脹的現象,每塊木板之間不斷的擠壓,發出了咯咯咯咯的聲音。這時候,陳鵬程和父親在船身四周仔細檢查了機器人的勞動成果。
在一些瑕疵部位,陳鵬程和父親親自用材料把縫隙給堵牢,然後統一給全船船身刷上桐油,桐油的目的是為了防水和木材的老化。
等這些工作都做完,已經是中午11點半了,給船身刷桐油的工作可是一個體力活,需要下蹲,上跳的,十分消耗體力,這時候不管是陳鵬程還是父親陳金水,他們倆的肚子早就已經餓的呱呱叫。
這次陳鵬程他們學聰明了,早上來的時候特意帶了點麵包,但是這點麵包不頂餓啊,陳鵬程和陳金水還是駕駛著拖拉機回到了台地,然後回到現實世界吃午飯,順便把6台機器人也給帶了回來。
之後的工作都是需要仔細的安裝和布置,需要陳鵬程和父親陳金水親自動手,所以陳鵬程決定讓這6台機器人充滿電後,重新投入到運輸煤炭的工作中。
正當陳鵬程津津有味的坐在餐桌前吃著母親金香玉做的香噴噴的午飯的時候,他的手機鈴聲響了,陳鵬程拿起手機一看,發現是一個陌生的手機號,但是手機號的下方顯示著快遞外賣這幾個字眼。
陳鵬程意識到可能是自己昨天買的現代化裝備到貨了。於是他接起了電話,電話裏那頭果然是快遞員的聲音,意思是快遞到貨了,但是量比較大,無法及時送貨,下午會安排專車送貨。
陳鵬程心裏立馬就有了底,這大概率是昨天買的風葉電機,光伏板、鋰電池和短波通訊電台大概率已經到貨了。
為了排除心中的疑問,陳鵬程用手機打開了電商購物平台,根據顯示,這昨天買的這四個品類的貨已經在派送當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