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鵬程又通過短波設備和父親陳金水溝通,讓他繼續邊開邊測試,把拖拉機開回湖邊的造船位置。
在這個過程中,信號質量還是非常不錯的。但是15公裏的通訊距離對於陳鵬程來說實在是太短了,畢竟如果船隻航行到湖泊和大河的交彙處,那麼原始台地的距離交彙處的距離要在在60公裏左右。
而且船隻航行到交彙處後,還要順著河水往下或者逆著河水向上,這麼一來船隻距離原始台地的距離隻會越來越遠。
因此,短波通信設備至少需要在幾百公裏的範圍內穩定通信,這樣才能保證陳鵬程在航行的時候同父母能夠隨時通信。
為了驗證這兩台短波設備的遠距離通訊能力,陳鵬程計劃第二天親自駕駛著拖拉機,帶上其中一台短波設備,往煤田方向駛去。
因為台地距離煤田有200公裏。中間既隔著大麵積的原始森林又隔著河流山穀,能夠對短波設備的通信效果進行實打實的檢驗。
由於今天時候不早了,陳鵬程整理了一下船隻甲板和內部雜亂的電源線後,就和父親一起,帶著原本安裝在駕駛室的短波設備回到了原始台地。
在休息了一個晚上之後,第二天陳鵬程安排父親在原始台地上方用一台設備接收短波通信的信號,自己則駕駛著拖拉機帶上另外一台設備往山穀-煤田方向駛去。
路上陳鵬程一邊開車,一邊操作著短波設備同父親那邊進行溝通測試。
當然陳鵬程這個短波設備還是連著之前的那個超大型\"充電寶\",電源一直通著,因此其他因素對測試不會造成影響。
過了四十多分鍾,陳鵬程就到了距離原始台地15公裏左右的山穀地帶,這個山穀就是之前製造熟石灰的地方。
在這一路上信號質量都是非常好的,能夠進行近乎於完美的通信。
陳鵬程在山穀休息了10多分鍾後,重新發動拖拉機繼續往前。
因為前麵是長達185公裏的道路,道路兩邊都是原始森林,危險未知,所以陳鵬程要以最快的速度通過,路上不能有所逗留。
陳鵬程一路駕駛,一路測試短波通訊設備,經過了5個小時最終達到了煤田的位置。
煤田靠近道路的區域由於在不斷的在開采煤炭,已經形成了一個麵積巨大的明顯低於其他區域的大坑。
坑內外有十個左右的機器人正在不斷的勞動,本來銀白色的機器人外身由於接觸了煤炭,現在已經變得黑不溜秋。
陳鵬程觀察完周圍的情況,繼續測試了一下短波設備,發現短波設備收到的信息,這時候已經有一些斷斷續續了,父親在原始台地所說的有些語句已經被幹擾,變得模糊不清。
陳鵬程連續通過短波設備回複了好幾遍:“我已經到達200公裏之外的煤田。”父親在原始台地那邊才聽清陳鵬程所說的語句。
這麼說來這兩個短波設備之間極限的通訊距離就在200公裏左右。
但陳鵬程利用水路出去探險,不知不覺中離原始台地的距離可能遠不止200公裏,所以怎麼增加短波設備之間高質量的通訊距離,成為擺在陳鵬程麵前最為棘手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