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的工人的確都沒來,但人家碼頭的工作仍在繼續。
隻見碼頭上有五六十個人在忙碌。
這些人並非有力氣的漢子,能夠一個人扛一個麻袋。
而是兩三個人,甚至四個人抬一個,緩慢地運送。
之前碼頭上比較多的時候,也就三十號人同時忙碌。
這會規模龐大,再加上這些人並沒有足夠的力氣和經驗,經常麻袋掉下來,或是受力方法不對。
時不時便會傳來“哎呦哎呦”的叫聲,或是互相的責怪謾罵聲,一時間顯得非常熱鬧且擁擠。
不止如此,顏辛函觀察了一下這些人的衣著打扮和精神麵貌。
估摸著有一半是混混,吊兒郎當遊手好閑那種。
還有一半,更像是難民或者乞丐,衣衫襤褸,身材消瘦。
當然,這些難民模樣的人也基本都是青壯年。
力氣不大,但湊上四個人還是能托起麻袋的。
“蠢豬吧!麻袋又掉了!”
“你你你,幹什麼吃的,再磨嘰中午別吃飯了。”
“你們兩個,力氣大的,去那邊幫忙去!”
胡柴在人群中穿梭,看起來很是焦急又生氣。
罵完這個,指揮那個。
顏辛函不知道他從哪找來這麼多濫竽充數的人,但想必他把碼頭的活計想的太簡單了。
不知道他此刻會不會後悔,對待之前的工人不好,把人們都氣走了。
後悔也晚了,想必他的差事也幹不了多久了。
這樣幹活,效率低不說,亂哄哄的還容易出事。
任何一個看起來簡單的崗位,其實都不容小覷。
就如看起來人人都能幹的扛大包,再比如田勇那個看起來毫無技術含量的崗位。
顏辛函不再停留,返回粥鋪,重新回到自己的工作崗位上。
接下來的日子,除了在粥鋪做自己的本職工作,顏辛函一家三口常常往縣城的木匠鋪跑。
給自己的小院挑選合適的家具。
如果沒有心儀的,就按照自己的想法定製。
幾乎每天下午粥鋪關門之後,一家三口都得跑一趟縣城。
然後銀子又如流水一般花出去了。
主要是蓋房子這件事,成本基本是固定的,材料人工,誤差範圍不會太大。
但家具則不同。
就拿床來說,幾十文買幾塊木板也可以做床。
成品的話,幾百文到幾百兩都有。
要是選最好的,他們家不到千兩的積蓄連一個屋子都布置不滿。
不過,幾人還是不想將就。
本著經濟允許範圍內,盡可能提高生活質量的原則,把餘額花到了不到100兩。
七日後。
“我的小院基本布置完了,就差純白色雕花大床,還有衣櫃,還需要等五日。”
顏辛函在家庭例會上總結道。
“我跟你娘的院子還差一個茶桌和一個琴架,兩個櫃子要在八日後取貨,其他都可以了。”
顏永江彙報著。
“第一進院子隻有四間耳房,兩間雜物間,裏麵的物什已經配齊了。”
“第二進的堂屋、廚房、書房等功能性房間的家具一半是買的現成的,還有一半訂做,大概需要等10日。”
“但第二進的耳房有四間,客房有八間,量比較大,考慮到銀錢不夠的原因,我們先擱置,以後有了銀子再添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