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升和其他女子一同被趕下馬車,雖然看不到人,但是東升清楚地感知到有人正在給她鬆綁。
幾乎是一瞬間,她拔下手中的簪子,對準那人的脖子,視線有那麼一瞬的清晰,隨後又恢複模糊。
東升和多數女子一樣,四散開朝著不同方向漫無目的地狂奔,也全然不顧自己手中沾上的鮮血。
不明自己跑出去多遠,隻能聽到腳踩在樹葉上的哢吱聲,四月不至於有落葉,除非是一片林子。
滿腦子都是邵安的影子,那個隻與自己愛慕了半月的少年寨主。
“啊?”不可置信的神色顯得孫明格外的失落。他走了半晌,在荒原的一處找了片寂靜的廢土,在那裏給藥師立上墓碑。
無所事事地離開墓碑,本就不想回竹葉鎮,於是借來匹馬,打探了路子,往七寨疾馳。
良久,孫明下馬,將馬拴在寨前的木樁邊。彎腰解開腳邊的紅繩,緊緊地握在手掌心,隨手將風吹起的發帶理了理。
忐忑不安,卻還是叩響了七寨的寨門。
孫明一眼就看到坐在席中,那位護送自己入京的高手。
“我找邵安。”
“大哥他早就離開了。”
“他去哪了?”
“京城。”
這京都,有必要再去一次了。
故事到這就戛然而止,感謝能夠看到結尾的讀者。
因為本來就是夢境,所以很多情節支離破碎,不過加工之後有了些許的聯係。
本文中孫明最後沒有見到任何人,少年將軍,少年寨主,以及藥師顧辭。並在新一任皇帝登基時,得知真相,但他早已不在乎是是非非了。
本文中邵安最後沒有尋得東升,終身未娶。
本文中東升最後沒有離開京城,壽終正寢。
本文中齊茯最後沒有原諒自己,包括青幕山的長老也沒有原諒他,齊茯在多年研讀後,將顧辭的醫館繼續經營下去。
本文中王盛最後沒有鳴金收兵,在國家社稷麵前,貢獻自己的生命,正所謂山河常在,故人難尋。那首曲子,他隻能在心裏繼續淺唱。
本文中的陳大盜和持劍人都是老人的徒弟,這盤棋持劍人始終沒能查清楚,但老人明白,他隻是要驗證自己的矛和自己的盾,究竟哪一方出色。
本文中存在兩個無法串聯的情節,一個是獵人捕兔,一個是戲子吟曲。我推測獵人捕兔隻是意念遊戲裏的一個典範,但整部文章曲調有些悲觀,所以我想在戲子的故事裏,有些許的糖分。
本文沒有戲子和書生的結局,我想,宋先生在梨園裏沒有長久,回到鄉下,見到了朝思暮想的知音張晟先生。一個寫詞,一個唱曲,即使生活並不富裕,但在精神上,早已超脫平凡。
很震撼,因為得知王盛在邊關奮勇殺敵;很遺憾,因為知曉邵安和東升的餘生,都被牢牢困在半月的喜樂裏;很惋惜,因為看到對愛你之人刀劍相向的齊茯,為顧辭祈福,求一句原諒。
感謝每一個故事,感謝每一個人物,感謝聆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