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南頭和他的養豬場
鍾南頭很久以前是個企業家,後來改為養豬殖業戶。但做企業家賺來的錢,也並不是特別豐厚,一開始就遇到了難題:買了豬就沒錢建養豬廠,建了養豬廠就沒有錢再去買豬。經過細細地一番思量斟酌之後,他高人一籌的商業智慧頭腦,終於在靈光一閃之後,就獲取了有利可圖且一箭雙雕的解決辦法。並且很快地,鍾南頭就把自己的轉行構思付諸行動。他先利用手裏的一筆錢,買了一塊土地;然後,請來建築設計師,幫他設計了一座實用和審美完美糅合的養豬場。買好基本設備,他的錢也就用的差不多了。於是,他又緊接著開始計劃的第二步。
鍾南頭又花了一點小錢,請來一個廣告設計師,幫他設計一款全新的宣傳廣告。廣告的大意概括如下:今鍾南頭為解決父老同胞的養豬難,養豬累,養豬煩等民生問題,特於自己掏錢建養豬廠一個,集中鄉民們的小豬仔,按部就班地係統式地幫忙喂養,同胞們隻需花少量的錢,就可以輕鬆得到更多的利益;如有意者,請攜帶好自家豬仔和報名費前來報到;報名費視豬的大小而定。
村民們聽說有這樣的好事後,都想著天上掉餡餅的事兒,不假思索地捆綁好自家的豬,帶上一定數量的報名費,蜂擁朝鍾南頭養豬廠而來。因為村民們對齷齪肮髒的豬,已經煩透了,他們帶來的甚至連很老的豬媽媽都有。原本廣告裏規定了隻收小豬仔的,但鍾南頭見勢頭如此興旺,便不管三七二十一,不管來者公母老少,皆全盤接收。
一個禮拜之後,他的錢包和他的養豬房一樣,都是滿當當的了。現在,豬也有了,隻差飼養人員了。於是,有一張告示貼出去,就帶來幾個應聘飼養員的身強力壯的婦女。報名費有一部分就用來買飼料和發給員工工資。很快,在飼養員的喂養下,村民送過來的豬,一天天肥壯起來,眼前形勢良好的情景,使鍾南頭和村民都很高興。尤其是村民,他們既沒花什麼精力去養豬,又沒必要不斷提高自己修養來包容不愛幹淨的過年豬。
過年前的一兩個月裏,村民們陸陸續續把他們的豬接回了家,然後宰了賣錢。最後算來,他們確實盈利了。但究竟盈利了多少,恐怕隻有他們自己知道了。等所有的豬都被村民們帶走,鍾南頭發了飼養員的工資後,鍾南頭就立刻跑進屋裏,抄起計算器,認真地坐著小學生的加減法,儼然一副聖徒虔誠般的神情。最後結果出來了,減去成本,鍾南頭最後盈利不少。這其中的很大部分,是對飼養員的剝削而得來的,因為隻是口頭協議,在剛開始對飼養員所做的承諾,全部成了空話,甚至他還威脅她們,如果現在所給的都不要的話,那她們就一分也別想要到了。於是善良的女村民隻好見好就收,忍氣吞聲地拿過錢委屈地走了。
鍾南頭撈到了好處,並且自己的名聲業已傳出去了。他又想在以後能撈到更多的金錢,於是開始絞盡腦汁的苦思冥想;村民也撿到了好處,於是也渴望鍾南頭繼續他的為人民服務的事業。在新年伊始不久,有不少人就跑到鍾南頭家裏跟他商量新年的養豬計劃,說得激情澎湃,口若懸河。鍾南頭也是朗爽配合,對於村民提出的各種設想,他都“好好”地點頭答應。最後,村民們的高見終於由熱帶雨林變成高原荒漠,山窮水盡之後,智慧聰敏的腦子再也擠不出一滴泉水出來了。
然而,鍾南頭卻因集思廣益而構想出了名利雙收的養豬方針,戰略方針一經明確,基本路線也跟著清晰,完了就隻剩落實計劃了。在鄉親們眼中,鍾南頭是一個說幹就幹的人,盡管理論不夠完善,但他堅信:理論是在實踐中不斷完善的。所以,很快他的養豬場,在不久之後,又鑼張旗鼓地開業。隻是,這一次他的收費跟以前有了一些不同:根據收費的不同,養豬的檔次也就不同。換句話說,就是誰交的飼料費多,誰家的豬得到的待遇就更好;並且在村民過來領豬的時候,會根據他家豬這一年的表現情況(比如保持豬圈的整潔,比如能按時進食,並且對食物不挑不剔的,比如在晚上的時候,能按時就寢,並且不打不鬧……)給它發一個證書。表現好的,就發個高級的證書,表現差一點的,就發個分量輕一點的證書。然後,村民根據不同的級別的證書,就可以知道自家豬的價位大概是多少。當然是,證書級別越高,豬肉的價格就越高,反之則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