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南頭是個很有遠見很有魄力的人。他知道在實行這種養殖模式的前一兩年是不能獲到很大經濟效益的,但是隻要有村民參與進來,便可在未來的時間裏得到推廣,甚至被更多的養豬人模仿。但到那時候,自己的養豬模式已經很成熟了,由自己配發的證書豬肉幾乎可以壟斷市場。到那時候,對於自己來說,便進入一種有利於自己的良性循環的商業模式中了。
誠如鍾南頭所預想的一樣,開始村民對這樣的養殖模式並不感冒,但是當他們看到那些參與此種養殖模式的村民的豬肉普遍比自己要高出許多時,他們就有些後悔莫及了。於是,在第二年,參加鍾南頭所製定的養殖遊戲規則的村民越來越多。但第三年就更多了。因為之前有人在他這吃過虧,鍾南頭自己也知道,他也沒有自討沒趣地搞什麼招聘會。而是自己集中加強自己新創的管理模式。他便從眾多的小豬仔中挑選一批忠於自己又能堅決執行自己命令的豬代表。成立一個“豬群管理委員會”,從其中選出一名主席,幾名副主席,很多部長,剩下的就分至各個部門。然後,再給他們的耳朵上打上不同身份的證明的耳環,以示與別的豬的與眾不同。他們所要做的工作,就是去看住那些豬群們,讓他們老實在自己豬圈裏帶著,不讓他們出來胡鬧。麵對不聽話的差豬時,他們就在他們的豬圈麵前用嘴巴弄個小洞,等鍾南頭晚上來檢查的時候,便可以記錄下來。這些記載,都將成為最後頒發證書的重要依據。
這樣一來,鍾南頭幾乎就閑了下來,因為不僅他的豬形成內部自主管理的良好形勢,而且喂豬也實行了全自動化。這全得益於,自己成立的“豬群管理委員會”,因為另外的豬群有聽話守紀的豬們管理他們,所以他們除了進食之外目的就是長肉,然後安分守己,在過年的時候就可以賣個好價錢。
其實,村民在把他們豬送過來時候,他們都竭盡全力來教育自家的豬。在幾個星期前,村民就用鞭子不停地抽打他們,尤其是它們喜歡亂動的。豬們被打怕了,都顯得很老實,去了鍾南頭那裏之後,也是乖巧聽話,不做任何違紀亂發的事,爭取在過年之前拿一個高級一點豬肉定價證書,那樣它們也覺得死得更有尊嚴些。何況最終的命運都是死,那為什麼不讓自己死得更有價值一些呢?這樣的想法,在豬群裏麵很流行,是當時的主流觀念。所以,這些豬一進來之後,就隻懷著一個目標,那就是安心做好一隻豬該做的事,盡量為主人帶去寫財富和為他們爭些臉麵,其他的事,便不願去多想。
憑著這一養殖模式,鍾南頭的聲譽越來越大,他的腰包越來越鼓。他的豬肉也越來越得到社會的認可,他所創造的級別證書也越來越有分量,尤其是在出現“瘦肉精”事件之後。就拿最高級別的那個證書來說,如果一隻豬頒發有最高級別的證書,那它的豬肉可以買到兩百到三百快錢一斤。這樣的高利潤肉價,對村民的吸引也越來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