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州:::1933年1月3日日本關東軍侵占錦州,中國軍隊撤至親內。至此東北三省全境淪陷。
1932年12月29日日本關東軍飛行隊的輕轟炸第3中隊轟炸了盤山。30日偵察第1、戰鬥第10中隊攻擊轟炸了大虎山、溝幫子附近的裝甲列車。由於第10中隊的1架“包特茲”飛機飛得較低,被東北軍地麵部隊的輕武器擊中而墜毀,兩名飛行員斃命。12月30日敵偵察機發現溝幫子附近的東北軍已開始西撤,但大淩河鐵橋附近仍有部隊設防;錦州車站秩序較亂,站內已組成相當多的列車,有些已在西進。
12月31日,關東軍飛行隊,先後派出了10架次偵察機,對錦州附近,又作了較周密的偵察,結果發現大淩河兩岸的工事群內已無守軍;錦州城內及附近也未發現大部隊和新構築的野戰工事;錦州車站所組成的無頂蓋列車,車內人員已滿。關東軍司令部根據數天的空中偵察,根據山海關方向轉來軍用列車連續西去的通報,認為東北軍將會主動撤離錦州。於是本莊繁命令20師團、混成第28旅團,立即從沈陽乘火車向溝幫子迸發,並將兵力集結於溝幫子西南的石山鎮和謝屯一帶。
1933年1月1日空中偵察確認,東北軍已從錦州向西作大規模的撤退。於是本莊繁命令第20師團攻占錦州,第2師團在溝幫子附近集結作必要的策應,並準備對20師團進行增援。第20師團在到達錦州外圍之後,各部隊進入了預先劃分的攻城地段做攻擊準備,炮兵亦按火力分工進入了陣地。但根據派出的偵察報告,一直未發現中國守軍。就這樣,20師團嘉村達次郎的第39旅團於1932年1月3日上午10時40分,進入了沒有抵抗的錦州城。當時代理遼寧省政府主席的米春霖,已率其機關退至河北省灤縣。隨後,關東軍即以第20師團第二十師團龍山師團
通稱:朝。編成時期:1915年12月24日。編成地:龍山。補給軍區:京城(漢城)。二戰投降時所在地:巴布亞新幾內亞。投降時所屬部隊:第18軍。所屬步兵聯隊(編成時):第77(平壤)、第78(龍山)、第79(龍山)、第80(大邱)。所屬步兵聯隊(投降時):第78(龍山)、第79(龍山)、第80(大邱),與第十九師團一樣,1915年作為駐朝鮮的駐屯軍而被編成的。
和配屬該師團的混成第8旅團
,偵察飛行第8中隊等單位駐於錦州,擔任對山海關、熱河方向的警備,。第2師團則返回遼陽
所屬步兵聯隊(編成時):第4(仙台),
第16(新發田),第29(會津若鬆),第30(高田)
。13多門二郎(1930年12月22日----1933年8月1日)
14東久邇稔彥(1933年8月1日----1934年8月1日)
15秦真次(1934年8月1日----1935年8月1日)
第二師團1943年在廣州灣登陸
師團長16梅津美治郎(1935年8月1日----1936年3月23日)
17岡村寧次(1936年3月23日----1938年6月23日)
18安井藤治(1938年6月23日----1939年11月6日)
19吉本貞一(1939年11月6日----1941年4月10日)
20丸山政男(1941年4月10日----1943年6月10日)
21岡崎清三郎(1943年6月10日----1945年3月1日)
22馬奈木敬信(1945年3月1日----1945年8月15日)
營口駐軍:(資料無)
在9·18時關東軍的人數不過萬餘(有的資料說9·18時隻有10300人),但是隨著東北成為日本侵略中國的基地,越來越多的日軍調往東北,1931年關東軍僅有3個師團,1932年達到6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