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時邊城晏閉,牛馬布野,三世無犬吠之警,黎庶亡幹戈之役。”
“朔、易無複匹馬之蹤,六十年矣!”
“這是《漢書·匈奴傳》之中所記載,自您遠赴匈奴之後,維護了漢匈之間的友好和睦,至少為兩國之間爭取到了近六十年的邊境和平。”
“如此,我便無憾了!”王昭君喃喃自語,在知道自己的和親能為國家帶來半個世紀的和平之時,那一分遠離故土的傷感也漸漸消彌。
王昭君:多謝喬姑娘!
王昭君發自內心的感謝,正如喬姑娘所說,她的和親是有意義的,她的遠離故土是有價值的。
既是如此,那還有什麼好後悔的呢?
她的目光再度凝望向了直播間之中,今天她的問題很好回答,想來這直播很快便要結束。
可隨即,她含笑的雙眸瞬間僵硬,無他,隻因為直播間中因為昭君出塞這四個字,再度沸騰:
大明朱棣:漢孝武帝傾全國之力打垮匈奴,就是為了後世子孫能夠世代平安,重拾當年漢高祖不得不用女子和親來換取和平的尊嚴,隻可惜,大漢終其一朝,也未能擺脫和親的命運!
大明朱見深:太宗陛下說得極是,哪怕是被遼夏按著打的弱宋,都沒有為了和平而將公主遠嫁,強如漢唐這般的盛世王朝,卻一而再再而三的將國家太平放諸到一個弱女子身上!
大宋趙匡胤:……..
大宋所有皇帝:………
被遼夏按著打的弱宋?
所有大宋皇帝全都麵露便秘之色,想要為自己解釋一二,卻又無從解釋,這話雖是直白,可卻是事實!
趙匡胤強忍著屈辱,思索片刻方才回複道:明皇所言,漢孝武帝舉全國之力討伐匈奴,可實際上也隻是將匈奴趕往漠北深處,並未全部殲滅,匈奴鐵騎縱橫漠北,隻需數十年,便可卷土重來,此舉,並非難事。
大宋趙禎:沒錯,昭宣時期,匈奴雖然已被強製分化,但仍是大漢朝邊境不可忽視的敵軍,漢朝皇帝以和親方式拉攏一方,打壓一方,何嚐不是壓製匈奴再犯邊境的手段?
大清玄燁:公主和親是為政治聯姻,是身係一國之和平,明皇如此言語,豈不是傷了漢唐兩朝之心?
大清弘曆:聖祖爺所言極是,你大明不願意派遣公主和親,是你大明之事,如何要站自己之立場,來評價其他王朝的是非功過?
大唐李二:……..
這啥意思?
漢唐兩朝?
他大唐也派了公主和親?
這不能吧?
喬姑娘曾說過在他的治下,被後世稱之為貞觀之治,如此盛治,理應海清河晏,天下太平,怎會如大漢朝一般,做出派遣公主和親異族這等窩囊之事!
不過,在他看來,若政治聯姻能夠換來兩國和平,犧牲一個女子,要比犧牲那些邊境線上無數將士與百姓的鮮血要劃算得多。
更何況,女子和親異族,又不是去送死,無非是生活習俗不同罷了,李二想不通,這等以小利而換大和之事,那些明朝皇帝為何反應如此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