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有一個師叔太,也許就是那個給我治病的聾啞阿婆。
師傅和師娘還沒有告訴我的秘密太多了,畢竟我才入門半年多。
我和師傅喝著熱茶,吃著冷的蒸山藥,蒸山芋和炕得焦黃焦黃的玉米餅,非常香甜。
等我們吃飽喝足了,師叔公問:“嗯,這次來不光是給我看你的徒兒吧?”
師傅鄭重的說:“我還有一個小兒子,叫上官不易,是他從火車站廁所裏撿的,剛過百日不久。”
師叔公沉吟了好久,嘴裏喃喃道:“張丕揚?上官不抑?丕揚?不抑?先揚後抑?”
師傅點了點頭。
師叔公說:“自從明路和明理兩個敗類,叛出師門以來,已有二十年了吧?”
師傅說:“十九年零六個月,當年的八月十五。”
師叔公說:“你刻日不忘,可見你至今還沒有放下,二十年來你再沒有收過徒弟,
“忘了吧,天作孽猶可活,自作孽不可活。天地自有公道,法網恢而不漏。
“明年你也六十了,一下子有了兩個徒弟,那我青蚨商道也算後續有人 了!”
師傅眼含淚光的說:“我就怕在我有生之年,不能抓到這兩個敗類,找回師門至寶,無顏見師門列祖。”
師叔公緩緩道:“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雖說你有錯,錯在偏愛如溺,我也有錯,錯在委重於弱。”
我又一次感到無比的震驚,
原來師傅在收我為徒之前,已有過兩個徒弟,應該叫明路和明理的兩個師兄,好像偷了師門至寶,叛出了師門。
師叔公說:“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你要嚴加教育這兩個孩子,寧可有德無才,不要有才無德。
“這孩子,也不要叫什麼丕揚了,丕大易招禍,飛揚易跋扈。
“就叫不揚吧!不要張揚,要學會‘四寶’,一慈二儉,三穩四重。”
我知道這是仙本《道德經》裏的話。
我站起來,對師叔公鞠躬道:“謝師叔公賜名,從今往後我就叫張不揚,慈儉做人,穩重做事。”
師叔公和師傅都點點頭。
現在我又有了第三個名字:張不揚。
不揚比師傅取得丕揚,寓意更深一層,不要求光大昭顯,而是要韜光養晦,而是像龍一樣潛在深淵。
後來我深深體會到一個人名字賦予人的能量。
劉備字玄德,玄鳥,黑鳳鳥也,翅膀要張飛,光飛也不行啊,要適時的關羽,落下來。
要飛的更高,還要臥龍輔助,鳳雛相助,直到收降黃忠才得以漢升(黃忠字),建立了蜀漢政權。
待到後來羽關張不飛,玄德墜落在白帝!
曆史就是這麼玄妙!
你想想,你好好地想想。
師傅讓我先去睡覺,他要和師叔公夜談。
山鄉雞鳴早, 我早早的出門,來到了山梁上,在一塊巨石上盤腿練功。
練功完畢,遠山迎來了壯麗的雲海日出。彩霞,白雲,紅日,黛山相互交融,太美了!太壯觀了!
我回來時,師傅已煮好了山藥粥,做了青菜餡玉米粑粑,一碟鹹野小蔥(也叫薤白),一碟豆腐乳,吃得我大汗淋漓。
師叔公看著我無比擔心的說:“這孩子氣很虛啊,你看他汗出的。”
師傅說:“現在已好多了,他下身被人打傷了,至今會陰不通。”
師叔公說:“會陰秋月也不好給他下針,你又不精通醫術,這個事過後,你給我找一個僻靜的地方,我來幫他調理,不能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