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天晚上,聽說今晚要救“一堂苦”,村子裏的人都沒有回去,而是聚集在了李貴兵的靈堂前。
見時間差不多了,張北辰把事先準備好的法器都擺在了棺材前方的四方桌上,由於沒有其他人的幫助,張北辰隻得一個人完成,有幾樣法器都沒用到。
一般情況下,“救苦”時所需的法器為“大鼓、鼓錘、鑼、牛角、鐃子、鐃鈸。”
正常情況下做法事的先生都會帶三四個人作為幫手,這些人的任務就是負責敲打這些法器。
敲響這些法器有一定的講究,必須按照規定的節奏去敲,不能亂了節奏,而眼下張北辰找不到會敲的人,所以他隻用了大鼓和鐃鈸,除此之外他還找了一個年紀大的老者幫他敲鑼和吹響牛角,其他法器都沒用上。
老者名叫李貴平,是李和偉的二叔,由於年紀大,閱曆也比較豐富,從小到大他見過許多先生給人做法事,加上對這方麵也比較感興趣,所以他也算是半個先生,對流程也多少有些了解,張北辰這才讓他來幫自己的忙。
把鼓固定好後,張北辰從包裏拿出了一本書,隻見上麵寫著“繞棺救苦經”。
一切都準備好後,張北辰把李和偉叫到棺材前跪下,手裏拿著三柱香,見狀李貴平吹響了三聲牛角,牛角聲過後,張北辰念念有詞的說道。
“鳴鑼聲鼓響三通。”
說完張北一手打鼓,一手敲鐃鈸,一旁的李貴平也是敲響了手中的鑼。
鑼鼓聲過後,張北辰翻開了麵前的書,隨後嘴裏念念有詞的說道。
“吾乃張真人門下弟子張北辰,今有報恩孝男李和偉,孝男李和偉攜全家老幼恭請李公諱貴平老大人靈前。”
說完張北辰一改之前說話的語氣,隨後吟唱道。
“初上香~”
“二上香~”
“三上香~”
張北辰唱完便再次敲響了大鼓,李貴平也是跟著張北辰節奏敲響了手中的鑼,見狀旁邊的人把李和偉手中的香接了過插在了靈堂前的香壇中,隨後又有人把四方桌上的酒遞給了李和偉。
鑼鼓聲過後,張北辰繼續唱道。
“初敬酒~”
“二敬酒~”
“三敬酒~”
張北辰每唱一句,李和偉便鞠一個躬,再往地上滴三滴酒。
最後鑼鼓聲過後,張北辰繼續唱道。
“初叩首~”
“二叩首~”
“三叩首~”
“叩首已畢~”
說完張北辰敲了三聲鼓,隨後拿起桌上的鐃子起身圍著棺材繞起來,李和偉見狀起身拿起引魂幡跟在張北辰後麵,在場的人也是紛紛從棺材底下拿起“救苦棒”跟在李和偉身後,張北辰一邊敲響鐃子一邊唱道。
“諸親吊祭罷”
“今晚救苦行”
“居當舉唱洪文”
“異口同聲無吝”
“亡人德耿祛語”
“消除前生罪根”
“人子寸寸念其親”
“不到中天抱恨”
“皈依三寶”
“歌楊讚詠”
“地藏大菩薩”
“慈悲發有情”
“肩擔黃金錫”
“來救三途苦”
……
張北帶著所有人繞棺轉了三圈後,他回到了四方桌旁邊,隨後他重新從布包裏拿出了一本書,隻見上麵寫著“太乙救苦經”。
張北辰坐下後,翻開經文繼續呤唱,隻是這次唱的腔調完全不同,每唱四句張北辰便會敲一次鑼鼓。
張北辰重新換了一個唱法後,唐雪不禁停下了繞棺的腳步,隨後拉著李玉秋來到張北辰的身後。
“這也太好聽了吧?聽著好舒服啊。”
說完唐雪一臉崇拜的看著眼前的張北辰。
一旁的李玉秋也是驚奇的點了點頭,她們沒想到張北辰唱的這個經文竟然會這麼好聽,不僅好聽,還能讓人莫名的感到舒心。
張北辰絲毫沒有注意到身後的唐雪和李玉秋,自顧自的唱著經文,彼此起伏的經文聲和鑼鼓聲,讓在場的人都不由的驚歎張北辰的本事不小,其中一些繞棺的人不由小聲議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