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鬆林全家在泰安縣安頓下來,楊老太太忙著給全家準備過冬的棉衣棉被棉鞋,發現孩子們的裏衣隻有兩身,又是一通采買,就連夾襖棉背心都備齊整,把成衣鋪掌櫃高興的直誇老太太想的周全。
銀子不經花呀,一百兩銀票越拆越小,就剩二十幾兩了,雖說每天有個五六兩的進賬,可院子裏二十來口人,吃的比財主家都好,孩子們讀書的束脩,筆墨紙硯又是一大筆開銷,得想法子省著點花。
南街碼頭有不少苦力吃過竹林食府的羊骨頭湯配雜糧餅子,提過很多次希望南街也有家同樣的鋪子,也免得他們累了半天,還要走刻把鍾過來買吃食。
楊老太爺自從進了縣城就沒閑著,城裏城外逛了個遍,想找塊荒地種菜都沒有,覺得在南街開家食府挺好,自己有個地方打發時日,又能掙點銀子貼補家用,總不能全靠一個半大孩子養著吧,主意定了回家商量去。
楊鬆林為了讓許多田萬家富多識些字,整天安排都很緊湊,上午讀書習字,下午練習算數,真真寶兒王平貴三個孩子也不例外,隻是對他們的要求不那麼嚴格。
其實他的心裏很焦慮,回楊嶺村辦書院得到了全家人的支持,地是買了,可要把書院建起來需要一筆不小的銀子,等到明年粉條作坊的收入,可又得耽誤一年,好想抽個時間過去看看。
喬璟妍自從穿越後第一次睡懶覺,唐敏儀擔心她是不是身體不舒服,輕輕推門看了幾次,麵容鬆懈呼吸均勻,用手輕輕摸額頭,還好沒有發熱,興許是累壞了。
喬璟妍昨晚想的東西太多,差點導致失眠,所以早上睡過了頭。躺在床上閉目思維腦子很清晰,她理想的目標是去府城生活,現在時間提前了也沒什麼不好,從兩個鋪子挑選幾個手藝熟練的下人一起過去,自己就不會太累,順便尋一個合適的院子,自己的家就算安下來了。
竹林苑有楊老太太掌管,一點都不用擔心,竹玉齋玉竹軒抽走的人手需要補充,河西村的堤壩田地有徐村長王春生看著,應該不會出問題。
竹林坊的程小妹增加了泡菜作坊,估計忙得不可開交,越是小買賣越累人,趕緊起床吧,還有好多事要安排。
堂屋裏,楊鬆林和楊老太爺正在小聲商量事,看見喬璟妍出來聲音才大點。“煥城起來了,是不是被我們吵著啦?”
楊老太爺對這個撿來的孫子不太了解,相處的這幾天,除了晚飯時能說上話,成天見不著麵。
“不是,我睡飽了。”喬璟妍伸著懶腰出去洗漱。
“傻孩子,睡覺咋還能睡飽呢,早食一定要吃,不然成天忙得腳不離地,身子骨會累垮的。”誤會,她說的是睡飽了覺 ,少說了一個字。
“嗯,馬上就吃。”不解釋了,以後說話注意點。
“煥城啊,吃完飯過來一下,我們有事同你商量。”楊鬆林這些年的心思都在教書辦學,家裏的生計都是爹娘操持,當初妻子私下賣掉陪嫁鋪子跟他去銅陵縣,要不是把銀票縫在兒子尿布裏,他們全家真得喝西北風。
喬璟妍沒讓他們等多久,上午也不打算出去,剛好把自己的安排一道說了,讓他們有個準備。
“大孫子啊,我想在城南開一家小食鋪,賣些雜糧餅子窩頭饃饃,加上羊骨頭湯羊雜碎,應該不會虧本的吧?”楊老太爺沒做過買賣,除了種田就是弄地,在銅陵的這些年,竟然在城牆外開了一片菜地,不僅夠自家吃,還經常賣給書院。
“怎麼會虧本呢,爺爺想做就盡管做,我會全力支持的,剛好下午我要去牙行,順便陪你尋個合適的鋪麵。”剛好滿足了南街苦力的要求,喬璟妍半點沒有猶豫就答應了。
楊老爺子心裏嘀咕,自己琢磨了好幾天才說出來,這孩子聽到馬上就動手操持,做事這麼利落,怪不得買賣越做越大。
“我在南街碼頭打聽過,出租的隻有三家,租金都忒貴,一家門店的東家同意摞一間給我,三兩銀子一個月,還要押兩個月的租金。”老人家功課做的挺細。
“下午我剛好要去牙行,順便一起看看你說的那家店鋪,若是合適就定下來,明天就可以動手操持。”拖拖拉拉不是她的性格,自己馬上要離開一陣子,想做的事情早點定下來心裏踏實。
楊鬆林聽說她要去牙行趕忙問。“是不是又要買下人?我們不要人服侍的噢。”翠花翠蘭每天早上都要灑掃院子,做飯有金嬸,已經替他承擔很多,做人不能太失了本分。
“義父,過兩天我要去府城開兩家新鋪子,得從這邊帶好幾個師傅過去,現在需要買幾個下人補充,家裏有事就找銀叔,遇到困難就去鋪子找周掌櫃,他是五爺的人,能量大的很。”這趟出去至少要半個月,幹脆把想到的事一起交代,家裏應該不會有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