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坊,做好的泡菜壇子堆放在走廊上,已經是冬天了,隨時可能會下雪,泡菜不用擔心變壞,過兩天放到玉竹軒試吃,看看反映情況,她今天最關心的是地窖裏的葡萄酒。
這些酒壇搬過來後就進行了過濾,重新裝到酒壇再次發酵,酒渣倒進田頭的地窖漚肥。王春生撬開酒壇封口的泥土,擦幹淨後用竹端筒小心的舀出,分別倒在準備好的兩個碗裏。
喬璟妍聞了聞,酒香味挺濃,輕輕地泯了一小口,有點甜好像還不錯,其實她根本就不懂酒也不愛喝。“王叔,你嚐嚐這個酒味道如何?給個意見。”
男人都愛喝酒,王春生做過買賣,有過應酬對酒也算在行,可他沒見識過葡萄酒,多次吧唧嘴後才說:“這酒不怎麼得勁,甜甜的隻有一點酒味,再放一陣子看會不會好點。”後麵這句話明顯是安慰。
喬璟妍晃著手中的酒碗,白瓷碗底襯得紅色液體透亮,著實好看,咋就不好喝呢,已經超過三個月時間了,不管咋樣,打開的這壇再過濾一遍,三十多個瓷瓶裝滿按緊瓶蓋,酒好不好喝是一回事,這外包裝應該是獨一無二的,青花瓷瓶加軟木塞特顯高檔,要知道為了研製軟木塞,銀叔可是把木匠鋪的鋸木屑都運回家了。
每瓶葡萄酒的外包裝照搬現代幹紅的木匣子,預防碰撞,拎在手上又體麵,為了方便運送還得有個大點的木箱,一箱裝六瓶,盡可能顯示其高檔次,時間有點緊,竹林坊的幾個人按圖趕工,一天也就做出了四箱共二十四瓶。
河西村的堤壩做了二十五天已經高出了對岸,站在高處往下看,寬大厚實的堤壩和田地連城一片,差不多男人膝蓋的高度又是一層更大片的田地,第三層也是一樣,千畝梯田在這些老百姓的鋤頭扁擔下,很快就要誕生了,外加一個近十畝大小的打穀場。
竣工宴喬璟妍肯定參加不了,隻能委托徐村長全權代勞。“舅姥爺,我後天要去府城,這裏的事隻有交給你了,竣工宴辦豐盛些,大家累了一個月,應該好好犒勞,一個人多發一百文作為獎勵,另外,還要安排一些人整理這些梯田,王管事會協助你的。”
徐村長有些遺憾,這麼好的日子東家來不了,大家感激的話不知對誰說。“這麼急著回家定是有要事,大小子盡管放心,我會辦妥帖的,整梯田有我們村的勞力就可以,絕不會耽誤明年的栽種。”
喬璟妍放下一百兩銀票,坐上馬車緩慢的離開,因為車廂裏的泡菜壇子和坐櫃底下的酒瓶,車速不允許太快。
楊老太爺在午飯前征詢食鋪名稱,楊家食府和竹林食鋪二選一,大家對竹林感情頗深,又加上竹林係列的鋪子已經家喻戶曉,因此竹林食鋪這個名字幾乎得到了全人家的認可。
喬璟妍就是這個時候進家門的。“煥城回來了正好,我們給南街那邊的鋪子取了個名字,叫竹林食鋪,你覺得怎麼樣?”楊老太爺現在看見她比親孫子還親。
“可以啊,昨晚睡覺前我還想了幾個名字,今天出門急忘了說,叫竹林食鋪也挺好。”其實她是不希望用竹林兩個字,一些說不清道不明的原因,盡量不要把大家捆綁在一起,分散別人的注意力,對他們是有好處的。
“說出來聽聽,我覺得叫竹林食鋪不合適,萬一有點沒做好的,整個帶竹林字養的鋪子都得受牽連。”楊鬆林說的有些道理,他是在為一係列的竹林鋪子著想。
“好口福,牌匾的樣式我都想好了,等下畫給你們看看。”這是現代一家連鎖快餐店,曾經風靡各大小城市,不用動腦子直接照搬。
“好好好,這個名字實在是太好了,吃完飯我就去做牌匾。”楊老太爺立刻就拍板。
唐敏儀抱著一個大包袱上了二樓,看見正在收拾行囊的喬璟妍,心疼的想哭:“煥城啊,這趟出門正是最冷的天氣,我給你做了幾身衣服,試試衣服合不合適?”
“謝謝義母,我正發愁不知道該帶些什麼衣服呢?”說完就打開包袱看,裏衣棉衣棉褲棉背心全齊,玄色綢緞夾袍袖口領口都繡了花邊,還有一件灰白色的兔毛披風,好暖心好感動。
“穿上看看,不合適還來得及改。”她們相處也就半個月時間,卻像親母女似的幫著穿脫衣服。
全新的棉衣罩上玄色夾袍太暖和了,係上披風戴上同色兔皮帽,好一個俊秀少年,喬璟妍對著銅鏡照了遍,滿意的抱住唐敏儀連說謝謝。
“先坐下,還有一包東西要交代。”唐敏儀打開一個小包袱,指著裏麵一袋子緊實的魯花和布條,小聲附在喬璟妍耳邊說:“你的小日子不知道時候就來了,這些東西準備著,用髒了就扔掉。”接著又告訴她如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