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大聚會(結局)(2 / 3)

宋毓文考了兩次舉人都沒中,隻好在鬆嶺書院教小孩子啟蒙;宋玉斌習武很能吃苦,跟著武夫子學了好多年,後來就留在鬆嶺學院教學生。

還有那個連名字都沒人記住的楊朝暉,楊鬆林的小兒子,最需要人管教的年紀,父母一個忙事業,一個忙賺銀子,他也就樂於自由自在的成長,同窗下場考童生,他下館子吃香喝辣,後來被母親抓到皮具作坊學做管事。

再說大聚會的邀請者喬璟珀,二十二歲中了舉人,自以為能考取進士,沒想到榜上無名,可他不想在京城當個小官吏,於是去了涼州青灣當知縣。

青灣縣與喬璟妍的封地青河鎮隔水相望,有了浮橋之後,兩邊的老百姓來往頻繁,不少村民的生活得到了明顯提升。

喬璟珀攜妻兒走馬上任,到達青灣縣城後,他的滿腔熱情迅速變涼,要不是縣衙的門牌清清楚楚,還以為是一個小鎮,主街隻有百十來米長,老百姓住家大多是土坯草棚,行人寥寥無幾。

更難受的是,縣城外圍甘蔗渣堆積如山,縣衙從未出麵整治過,使得空氣中彌漫著一股酸臭味,整天在這樣的環境中生活,這不是要折壽嗎?

後悔也沒用,開弓沒有回頭箭,聽取了各鎮守的彙報後,又獨自騎馬在轄區走訪了一遍,順便在青河鎮停留半天,然後提筆寫信發出邀請,聚集地是大家都熟悉的神龍潭。

當他風塵仆仆趕到的時候,人都差不多到齊了,一番寒喧問候直奔主題。“ 兄弟們,我需要大家的幫助。”

“小弟,遇到多大難事啦?你不是當了知縣老爺嗎?”萬家富問的急切,剛剛大家還在為他高興,怎麼一下子就愁眉苦臉?

“說出來聽聽,這麼多兄弟還能想不出好辦法?”許多田也跟著著急。

楊晨旭大概猜到了幾分,剛上任的知縣千頭萬緒,尤其是貧窮地方的縣官,沒銀子想幹事純屬空想。“小弟應該是為公事求助,青灣縣的百姓有福啦。”

“小弟不會讓我們捐銀子吧?”李晉半真半假的問。

“救急不救窮,合適的投資還是可以考慮。”張子坤很配合的接下一句。

喬璟珀求助的思路就是要他們去投銀子,具體做什麼產業隨便,隻要不違法就行,於是便做了個簡要介紹。“青灣縣十一個鎮一百三十個村,水田少旱地多,老百姓主要靠甘蔗換銀子,歡迎眾兄弟去投資。”

“大姐,你的封地緊臨青灣縣,可有什麼好建議?”李晉的祖傳家業受到重創後,恢複的比較艱難,他 想尋找新的機遇重新布局。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到了喬璟妍身上,大姐賺銀子的本事沒人能比,那個偏遠貧瘠的小鎮,經過三五年的打造,不僅麵貌煥然一新,投入成本也早就收回。

喬璟妍也沒有辜負大家的期望,稍作考慮後開始分析:“青灣縣的榨糖作坊差不多集中在縣城外圍,幾個大的鎮子也有,我們可以到其他小鎮建作坊,運送距離近了,村民可以多種些甘蔗。”

她在盤算一個大計劃,因此對青河鎮周邊的甘蔗產地,作了比較詳細調查,應對決策也容易實施。

“還可以送幾樣農具和耕牛給村子,讓他們多開墾一些荒地,從而固定甘蔗的供應。”張子坤補充道,老糖商根基深厚,出奇招才能爭取到更多原料。

喬璟珀聽的非常滿意,趕緊接話。“這主意很好,一個村子兩頭牛,各家各戶輪著用,明年甘蔗產量定會大幅度提高。”

“說的輕巧,一個村子兩頭耕牛,一下子到哪裏去買這麼多?”李晉知道耕牛稀缺,多跑幾個城鎮,十頭八頭還能湊合。

“不一定全要耕牛,開墾旱地黃牛也可以,大姐的青河鎮養了好幾百頭,趕過河配齊農具就能用。”喬璟珀笑得十分張揚,沒想到事情辦的這麼順利。

喬璟妍好氣又好笑,剛剛隻是一個提議,幾句話後他就落到了實處,腦子轉得也太快了些。“你是不是早就記掛上我那些牛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