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傻小子?(1 / 2)

顧明一個小小畫師學徒,年僅十六,居然敢說當朝帝師謝畫聖所著畫品五法有所遺漏,還是遺漏的極為重要的一環。

這在眾人心中自然是造成了極大的震撼。

有不少人為他的大膽敢言而喝彩,因為畫師重風骨和氣節,一代畫師如果寄情山水,閑雲野鶴,那麼他就是眾人讚賞的典範。

而入朝為官的畫師呢?則被稱作蠅營狗苟,禽瘦畫匠,(百官衣袍上會有禽瘦圖)甚至有言辭激烈者稱其為朝廷鷹犬。

這個世界的風氣就是如此,重隱士,輕權貴。

不得不說,這種風氣的形成卻是因為多年以來,人族獨大,國無大患,內憂漸生,各國朝廷腐敗不堪,政治糜爛。許多誌趣高潔的畫師,不恥朝廷諸公的結黨營私做派。

這和中華的魏晉時期有相似之處,厭世歸隱之風盛行。

當然也是和帝國背後的畫宮在冥冥之中的推動有關。

畫宮需要招收比帝國更加優秀的人才,所以多年以來營造出了這樣一個言論,入朝為官的畫師雖然位高權重,但是卻為人不齒,隱居山野,遊曆天下的畫師被人們欣賞,而加入畫宮,成為真正方外畫師的人,則是人人豔羨。

因為加入畫宮的畫師,不但有機會學習到整個國家最為高等的畫師技藝,有數不清用不盡的靈材供你享用,還有世人稱讚的美名。

當然選擇入朝為官的畫師,也是不少,畢竟大權在握,能夠為氏族和門閥爭取來無數的利益。

所以此刻,顧明質疑當朝帝師謝畫聖的話,不管他說的對不對,就已經有一部分人會非常讚賞他了。

人們會說他不畏權貴,氣度**。

當然因為他和那帝師的地位相差太大,更多的人還是認為他狂妄無知。

“可笑!先前居然有人說此人可以比擬我青鏡城的四大才子?”

“不錯,這種狂妄無知之人連給我大哥李逸雲提鞋都不配!”

那孫先生也是這樣想的,隻聽她冷笑道,“顧子奇,既然你死鴨子嘴硬,不見棺材不掉淚,那麼我就給你機會,讓你說,你今天倒要給我好好闡述一下,那畫品六法倒是是什麼,有何等高妙!”

顧明見狀卻是依然鎮定無比,眾人希望在他臉上看到的慌亂,羞愧之情是一點也沒有見到,隻聽顧明開口說道。

“據我所知,古代聖賢吳凱名曾經有言,遷想妙得,”所謂遷想妙得就是說,畫畫的時候要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其中,繪畫出意境和感情。

“這句話想必大家都聽過,那麼根據吳聖賢所講,我將其延伸拓展開來,就是以形寫神,氣韻生動。這畫品五法當中就應當加上這第六法!”

以形寫神,就是說要用形體來表達神態。

有學生不懂,不由問出聲來,“氣韻生動,就是要求畫作生動有氣質。這不就是說要畫的像嗎?和應物象形豈不是同一類?”

“應物象形,指的是形態相似,氣韻生動則是要有神,有一種生動的氣度韻致。形為實,神為虛,怎麼能說成一樣?”

這個世界的基礎理論上注重寫實,但曾經也出過像吳凱名這樣注重神似的畫家,顧子奇以這個人的話為原點,引申出前世世界之中早已公認的觀點,讓人挑不出毛病來。

“何為神?”有人問道。

“神者,人之精神氣質,花鳥之動感韻味!”

一個人站在你的麵前,雖然也是那個鼻子,那個眼睛,但是他組合在了一起,就有了各種氣質,比如有的人陽光,有的人猥瑣,有的人陰險,有的人豪放。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就是人物的神。

聽聞顧明的解釋,一眾學生紛紛沉默了,他們隱隱覺得顧明所說的似乎有點道理,但是顧明是什麼人?一個小小的畫師學徒,年僅十六而已,

畫品五法的作者是誰?當朝帝師,一代畫聖謝靈赫!

這是一眾學生的想法,此刻那孫先生已經是完全呆住了。

她臉上的表情,先是不屑,但是隨著顧明話的不斷深入,她漸漸的震驚,沉思起來,以至於呆住了。

“以形寫神?氣韻生動?”

她隱隱感到自己似乎因為顧明的話抓住了什麼,不由沉默無比,更不要說什麼訓斥顧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