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加速漢化部落(1 / 2)

文天祥說道:“趙大人,賬不是這麼算的,阿基諾部落有一百萬孩童,漢人有二百萬孩子不假,但是都是七年時間生育的,三百萬孩子,一年也就是四十萬孩子,孩子到六歲上學,那麼今年上學的就是騰龍元年和騰龍二年的孩子上學,共計八十萬孩子,按照男孩和女孩對半,今年六歲和七歲的男孩才四十萬,按五十名孩子配備一名老師,僅需要八千名夫子就夠了,何來需要六萬夫子,你的話簡直是誤國,會影響皇上的判斷的。”

趙瑞說道:“我剛才話的意思是未來咱們需要這麼多夫子,並不是一年需要這麼多。”

王華陽趕緊說道:“兩位大人就別吵了,華夏文化要想在大宋島生根發芽,漢化教育必須是一項長期的國策,因此,夫子的事情不能耽誤,必須從大宋三島尋找讀書人,大宋三島如果不夠,那麼就從中原地區聘請,務必請購足夠的老師,隻有讓下一代對華夏文化產生認同,華夏文化才不會斷絕,我們才能光明正大的告訴別人我們不是蠻夷,我們是華夏正統,教育關係著國家未來,因此,此事在太後和陸秀夫大人的葬禮結束之後需要立刻執行。”

趙瑞說道:“皇上,教師的事情好解決,這學習的地方,怎麼解決,還有就是這些孩子分散在大宋島的角落,在哪個地方設立書院都是問題。設置的太密集,財政難以應對高額的支出,設置的太遠,很多孩子不能趕到書院學習。”

王華陽快速的思考著,同時努力的回憶著歐洲人是怎麼同化印第安人等部落民眾的。

好在王華陽平時喜歡看課外書,對歐美曆史也多有涉獵。歐洲人沒有同化印第安人,而是直接滅絕了印第安人,歐洲人簡單直接,能殺的殺光,不能殺的就把他們趕到偏遠之地,讓其自生自滅,過些年國家設立一個道歉日就把曆史掩蓋了。

每每讀到歐洲人滅絕印第安人,王華陽都覺得歐洲人殘忍,但是正應了那句話“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當自己作為統治者麵臨這個問題時,王華陽也想過將阿基諾部落全部殺死,以絕後患,漢唐兩代征服了匈奴和突厥,如果當時也采用滅族政策,後邊就不會有契丹、女真和蒙古人進犯中原的事情。

但是中華文化的慈悲和包容性讓王華陽放棄了屠殺阿基諾部落的想法,而是準備采用同化政策。

美國人對印第安人的滅族政策不行,西班牙對拉丁美洲的同化政策也不行,由於西班牙執行寬鬆的民族政策,再加上西班牙人在拉丁美洲處於少數人口的地位,采用與當地人通婚的政策,但是數百年下來,西班牙不僅沒有同化當地的印第安人,反而被當地的印第安人給同化了,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同化政策遭到了嚴重的反噬。

王華陽將目光看向了澳大利亞。

同樣是同化當地的毛利人,澳大利亞采用的政策就高明的多了。

澳大利亞的“白澳政策”因為“被偷走的一代”而出名,但是現在看來,澳大利亞無疑是非常成功的。

白澳政策是澳大利亞聯邦反亞洲移民的種族主義政策的通稱。1901年,白澳政策正式確立為基本國策,隻許白人移居。在此政策下,大部分華人忍受不了欺壓、被迫離開澳大利亞。1972年澳大利亞工黨政府取消了\"白澳政策\"。

亞洲人被排擠,很多遷往別的國家,但是本地的毛利人卻無法遷移,成為被偷走的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