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江說道:“即使你說的都是真的,大宋朝廷在海外七年,為什麼沒有一點動靜,中原的漢人完全看不到朝廷有光複中原的打算,相反,中原百姓隻看到大宋朝廷在海外安逸的活著,不僅沒有發奮圖強,更沒有聯絡中原的抗元武裝,難道大宋朝廷是希望蒙古人自己退回草原嗎?”
馮歡說道:“施大人歸隱田園,卻依然關心著大宋的事情,這讓我們很欣慰,但是朝廷也不容易,崖山突圍後,二十萬將士跟隨皇上到了麻逸國,而麻逸國有五百萬之眾,二十萬人對五百萬人,朝廷隻有采用各種方法在麻逸國立足,麻逸國部落甚至還發動過三次大的叛亂,期間張世傑大人戰死,陸秀夫大人戰死,皇上兩次都是死裏逃生,施大人隻知道留在中原的漢人不容易,但是你們知道跑到麻逸國的朝廷有多不容易,大宋二十萬漢人被五百萬部落人包圍,部落的人虎視眈眈,他們時時刻刻都想把漢人趕下大海喂魚,為了在麻逸國立足,皇上都不得不做出犧牲,與蠻夷的公主聯姻,這在華夏曆史上都是不曾有過的屈辱,你們還可以埋怨朝廷不作為,而我們又找誰埋怨呢?我們能做的就是韜光養晦,慢慢的發展。”
施江詫異的問道:“陸秀夫大人戰死了?”
馮歡說道:“是的,楊勇在蒙古人的蠱惑下發動叛亂,向篡位稱帝,還刺殺皇上,所幸皇上福大命大,被人救起,楊勇被誅殺後,文天祥大人帶領部隊返回神州城平定叛亂,被楊勇的謀士吳又玄和部落團團包圍,五萬將士,最後突圍的隻有兩萬,陸秀夫帶領皇上前來營救文天祥,被部落的部隊反向衝鋒,陸秀夫大人為了救皇上,把自己當做誘餌,與部落的人同歸於盡。”
施江問道:“朝廷現在在大宋島還能被部落威脅嗎?”
馮歡說道:“楊勇叛亂,若不是皇上委曲求全,提前與阿羅約部落聯姻,阿羅約部落出動二十萬大軍,這才幫皇上平定了楊勇叛亂,但是阿基諾部落有四十萬大軍,曼古達圖部落有三十萬大軍,而朝廷連同各地的駐軍,所有軍隊不過二十萬,這次平定楊勇和部落叛亂,朝廷損失了八萬老兵,可謂元氣大傷,皇上不得已,讓阿羅約部落的二十萬大軍進駐神州城,讓他們幫助朝廷震懾其他兩大部落,並且皇上為了能夠穩住阿羅約部落,將還未生育子嗣的阿羅約公主瑪麗亞直接冊封為貴妃,皇上所做的這一切犧牲,都是為了大宋島上的三百萬漢人。朝廷不是不想北伐光複中原,而是朝廷現在還麵臨著生死存亡的威脅。”
施江說道:“大宋當年帶領二十萬臣民崖山突圍,後來又在東南沿海帶走了約數十萬漢人,近百萬漢人都打不過部落武裝嗎?”
馮歡說道:“施大人,崖山突圍前,大宋有帶兵經驗的將領戰死的戰死,投降的投降,跑到大宋島的將士都是新兵和底層軍官,他們原本就沒有什麼大型會戰的經驗,更沒有領導過大部隊作戰,大宋的軍權原來是張世傑大人掌握,張世傑大人戰死後,楊勇掌控了大宋軍權,楊勇叛亂被誅殺後,陸秀夫大人掌握了軍權,陸秀夫大人戰死後,軍權短暫的掌握在文天祥大人的手上,之後皇上讓謝飛掌握了軍權。”
施江說道:“張世傑、陸秀夫、文天祥三人都是科舉出身,原本不是帶兵的料,三人帶兵,軍隊的戰鬥力可想而知,楊勇原來是張弘範的一員副將,率領水師不過千人,根本就沒有領軍經驗,他也能掌握大宋軍權,至於你說的現在的大宋軍權掌握在謝飛手上,謝飛又是誰,之前我根本就沒有聽說過此人。”
馮歡說道:“謝飛原來是崖山突圍時敢死隊的一員,後來在陸秀夫的舉薦下帶領水師前往東南沿海搶人,之後一路晉升為神州城禁軍統領,楊勇、陸秀夫去世後,為了提高軍隊的戰鬥力,皇上決定文臣以後不得再帶兵,文天祥大人任丞相,軍權交付給皇上,皇上便讓不滿三十歲的謝飛做了大宋的大將軍,統領大宋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