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南北史演義(下冊)》(37)(2 / 3)

太子楊勇小名睍地伐,是隋主楊堅長子,生性坦率,不尚矯情,常常參決軍國大事,他的意見多半被采納。隻是隋主崇尚節儉,楊勇卻喜愛奢華文飾,被隋主看見後,曾當麵責罵道:“自古以來的帝王好奢必亡,你身為儲君,應當崇尚節儉,才能奉承宗廟,我平時的衣服,各留一襲,你可以隨時取觀,作為榜樣。我再賜你一柄舊刀、一盒葅醬讓你服食,你應該默默體會我的用心。”楊勇雖然應命出來,但事過境遷後又恢複如常。不久,宮裏過節日,百官都前往東宮賀節,楊勇設宴奏樂接受祝賀,這件事情被隋主聽到後,心生不悅,特下詔戒諭群臣,此後不得擅自到東宮慶賀,太子的恩寵也漸漸衰弱。楊勇有很多婢女,昭訓雲氏姿貌殊麗,尤其討太子的歡心,為他生了三個兒子,還有高良娣、王良媛、成姬等人也生下幾個男孩。唯獨嫡妃元氏不受寵愛,也沒有生育。隋主楊堅無暇顧及這些,隻是皇後獨孤氏最恨男人寵妾忘妻,平時聽說諸王添置妾室,或者妾室有懷孕等事,她就勸隋主懲戒,甚至免官。偏偏皇太子親蹈此轍,怎能不讓獨孤後心生憤怒?冤冤相湊,不久那太子妃元氏得了心疾,沒過兩天就病歿,獨孤後懷疑是雲氏下毒,更加不平,每當太子入宮探望,她都帶著怒容。太子楊勇也漫不經心,竟然讓雲氏專掌內政,視她為嫡妃。獨孤後暗暗咒罵太子,曾派遣內侍偵察,隻要太子稍有過失,便請示隋主把他廢斥。

這其中就有個陰謀詭計的晉王楊廣,有心奪嫡,暗中窺探父母隱情,巧為迎合。他雖然有幾個姬妾,但是他卻與蕭妃早晚同住,就算是妾室生子,也不讓她們養育,對外卻說沒有生下男孩。有時,隋主和獨孤後親自到楊廣的家中,他隻留下老醜的婢仆充當役使,自己和蕭妃也隻穿著粗布,屏帳也改用縑素,樂器任它積滿塵埃,毫不擦拭,隋主當然愜意,獨孤後也覺得很是歡喜。等到隋主和孤獨後回宮後,隋主另外派左右前去探視,楊廣不問貴賤,必定與蕭妃在門前迎候,用美酒佳肴款待,贈送豐厚的禮品,因此宮中的內侍無人不稱讚晉王仁孝。隋主楊堅曾秘密派相士來和觀看諸子的麵相,相士來和說道:“晉王眉骨隆起,貴不可言。”隋主又問上儀同三司韋鼎,說諸位兒子中誰應嗣立,韋鼎隨口奏道:“至尊和皇後最愛何人,便讓他繼承大統,此外就不是臣敢知道的了。”隋主笑道:“卿還不肯明說嗎?”韋鼎又說道:“事在陛下,臣何必多言。”韋鼎說完就告退離去。

這時,晉王楊廣離京去鎮守揚州,剛過半年,便上表奏請入朝覲見,有旨準奏。楊廣立即入宮覲見父母,言辭舉止非常謹慎,就連接待朝臣也格外謙恭。宮廷內外都有口皆碑。等到楊廣辭行還鎮,他又入宮告別母親,敘談半日,無非是遠離膝下、常懷孺慕的客套話。等到天色將晚,將要出宮時,他又故意裝出想走又不願走的光景,欲說不說的情狀。獨孤後難免動疑,便問他有什麼話要說,楊廣請求屏退左右,隻剩得母子二人時,便伏跪在地上哭訴道:“兒臣愚蠢,不知道忌諱,每次念及親恩難報,才上表請求回朝。不知東宮太子是什麼意思,竟因此遷怒於兒臣,說兒臣覬覦名器,想篡奪太子之位。兒臣遠在藩外,東宮日侍朝夕,如果讒言交入,天高難辯,或者賜給我三尺白綾,或者賜給我一杯毒酒,兒臣恐怕要無辜受戮,不能再覲見慈顏了。”說到這裏,楊廣嗚咽不止。獨孤後又憐又恨地說道:“睍地伐真讓人難以理解,我給他娶了元氏女,元氏一向身體康健,竟一夕間暴亡,他不但不悲不痛,反而和阿雲等人早晚淫樂,生了許多豬狗。我長媳遇毒喪生,我還沒有追查下去,他竟又想害你,我活著時就這樣,那我死後,你等兄弟就隻配給他做魚肉了。況且東宮現在沒有嫡妃,至尊萬歲千秋後,你等兄弟向阿雲跪拜問候,這不是更加痛苦嗎?”說著,獨孤後也流下淚來。楊廣又假意勸慰說:“是兒臣不肖,連累母親傷心了。”獨孤後咬著牙密諭道:“你盡管放心回去鎮守,我自有主張,不會讓我兒屈死。”楊廣聽後暗暗心喜,但臉上還帶著慘容,再三拜謝而去。

於是,獨孤後決意廢立太子,屢次在隋主麵前挑唆是非。因此隋主下令在東宮中挑選衛士守衛台城,朝臣無人敢勸諫,唯獨高熲奏請道:“東宮的衛兵不便多調。”隋主沒等他說完,臉色一變說道:“朕有時出巡,也隻帶領幾名英勇的衛士,太子寓居在東宮,何須那麼多壯士?前朝舊事朕見得多了,你不必再循覆轍了。”這一席話,說得高熲麵有慚色,隻好退下。隋主為什麼會說出這番話呢?原來高熲的兒子高表仁是太子楊勇的女婿,隋主話中的含意,讓高熲很難為情。

不久,高熲的妻子病逝,獨孤後乘機對隋主說道:“高仆射年事已高,妻子突然辭世,陛下為何不給他再娶一妻呢?”因此隋主召來高熲,詢問他的意見,高熲含淚說道:“臣已老邁,退朝後隻想齋居誦經,不願再納繼室了。”隋主也歎息不已,就此罷議。過了幾個月,高熲的小妾生下一個男孩兒,隋主很替他高興,隻有獨孤後悶悶不樂。隋主便問她為何如此,皇後回答道:“陛下還會相信高熲的話嗎?之前陛下想為高熲續娶,高熲心存愛妾,當麵欺瞞陛下,如今詐情已現,怎能再相信他?”隋主也認為如此。後來隋主和高熲商議廢立之事,高熲又提出長幼倫序那套,與隋主對答,於是隋主更加猜疑高熲存有私心,打算加以譴謫。後來,隋主又想起王世積一案,便加以複驗,有司奉旨審查,說高熲確實有通叛之情,隋主立即罷免高熲左仆射一職,令他以公爵身份回家養老。

先前漢王楊諒東伐高麗,曾令高熲擔任長史,當麵加以重托。楊諒年少氣盛,與高熲言語不合,導致無功而返。楊諒入宮拜見獨孤後說道:“兒臣差點就被高熲害死了。”獨孤後記在心中,楊諒也懷恨不休,常想置高熲於死地。還有晉王楊廣因為張麗華的事情,又挾憤尋找高熲的過失,為此種種積仇。他暗中唆使高熲的部下告發高熲的私事,誣稱高熲的兒子高表仁曾勸說其父:“從前魏朝司馬仲達稱病不再上朝,最後得到天下,父親如今回到家中,韜光養晦,安知這不是福氣呢?”隋主看完奏書大怒而起,立即拘捕高熲到內史省,嚴加審訊。法司審不出實情,反而捏造說:“沙門真覺曾對高熲說,明年國內將有大喪;尼令暉也對高熲說,皇帝將有大厄,天子恐怕挨不過第十九個年頭。”隋主更加怒火衝天,對群臣說道:“帝王豈可力求?孔子是古來的大聖人,作法垂世,怎會不想擁有天下?隻是天命未歸,隻好作罷了。”有司奏請立即誅殺高熲,隋主又歎道:“去年朕殺了虞慶則,今年朕又斬王世積,如果再誅殺高熲,天下人還以為朕殘害功臣,狼心狗肺呢。”於是,隋主下令撤去高熲的爵邑,將他貶為庶民。高熲的老母親曾勸誡高熲:“你擁有的富貴已經到了極限,就欠被砍頭了,怎麼還不知道謹慎行事呢?”高熲被黜免後,回憶起母親的話,還慶幸自己逃過一死。哪知生死有命,他最終還是難免一刀,這事稍後再講。